今年出梅以来,普陀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降雨明显偏少。截至上月底,普陀区水库蓄水量约1839万立方米,仅占总蓄水量的54%。
为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旱情,普陀多措并举提高海岛供水保障能力。
提升水利设施,优化水质
今年以来,普陀区农林水利围垦局对东极、白沙等海岛地区的饮用水水质进行了摸底,并投资400余万元实施虾峙镇、东极镇共11处村级供水站水质提升工程。
“目前虾峙河泥漕村级供水站水质提升项目已完成,其他项目正在抓紧实施,11处村级供水站水质提升工程完成后将增加日供水量约700立方米。”普陀农林水利围垦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正加快老旧供水设施提升改造,全面优化水质,让百姓喝上放心水。
此外,普陀还将全面升级白沙岛供水设施,计划改造供水管网3公里,实现日供水量1500立方米,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合理利用水源,连井成网
由于普陀地域分散、集水面小、长期缺水严重,为加强水源保护利用,普陀以连井成网的方式应对保供水难题。
重点对公共水井、坑道井进行修缮整治,改善水井水质和周边环境,同时联网边远小岛容积较大坑道井与饮用水山塘,缓解边远小岛水资源短缺情况。
据了解,目前,普陀水利部门已经完成对辖区1336个渔农村水井的水源污染情况、容积、水质检测、水井的使用与保护现状等调查,并编制了《普陀区水井保护和利用规划》。
“例如东极,42个坑道井(水井)已经完成了联网利用,当地供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该负责人介绍说。
力除用水紧张,引调外水
为解决海岛水源缺少、用水紧张的“心病”,普陀还采取引调外水的手段,为各个海岛输送淡水。
“跨区域调水,例如通过六横至虾峙应急引水工程,有效缓解虾峙用水紧张问题;非常规水利用,例如六横、白沙、东极等地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增加供水量。”该负责人说,目前,六横镇海水淡化工程日处理量可达5万吨,为岛上居民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进一步加强水源监测预警,加强管网运行管控,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开展水源地水质保护,实施长效值班巡查和加强信息报送等,确保夏季海岛供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