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缙云县新建镇河源村地面光伏站开始接通线路,做并网发电前的最后准备。在这3亩地里,天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2米多高的架子上,形成一个光伏大棚。在其下面,翠绿的茭白正茂盛生长。
“一年收入12万元,一半给村集体,一半分给困难户。”河源村村委主任丁连会说:“不花一分钱,收益二十年,这样的帮扶项目,全村人都喜欢。”
2015年以来,缙云县将新能源发展与民生帮扶工作相结合,整合支农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逐步探索出了以助农、助困、助村、助企和助学为主要内容的“光伏五助”。因为“用好一束光,解开五道题”,去年省里在制定“光伏小康”方案时,专程请缙云发改局、农办介绍经验和做法,“光伏帮扶”就此从缙云走向全省。
该县发改局能源科长陈海雄说,截至目前,缙云共实施了42个村级光伏助村或光伏助困项目,合计装机容量达到2620千瓦。按照缙云每年约1100个小时的有效光照时间计算,这42个村级光伏电站每年能直接增收近300万元。
“我们不仅不花一分钱,而且不占一分地。”新建镇红锦村会计叶献东说,2016年2月,在村集体办公楼与18位农户的屋顶上,村里装了1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截至今年3月,村集体已向供电公司结算发电收益10.16万元,屋顶出租农户获得租金收入2.4万元。而在2014年,该村集体收入仅为0.5万元。
“光伏发电,既无噪音,也无污染,销路不愁,还无需户主维护,一个红锦光伏助村项目,相当于村里多了5000多亩生态公益林。”该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陈卫中介绍说,“电力部门为光伏并网开辟绿色通道,提前对配变、线路进行增容,解决光伏送出难的问题。”
为此,缙云不少农民提出申请,把光伏发电作为增收致富项目。在宅基村,73岁的施友恒一口气拿出28万元,在自家屋顶上装上了30千瓦的光伏板。“按照当前的政策,我七八年能回本。再接下去的时间,每年收入都是纯利润。”施友恒说。
如今,缙云光伏项目开始“进城”。6月30日,仙都中学光伏助学项目并网发电,凭借屋顶资源,学校每年可分享发电受益9万元左右,用于助教助学以及贫困学子补助。在此前后,锯力煌、鸿顺等5家中小企业屋顶光伏项目建成。新入驻丽缙园的企业,统一在厂房设计时,同步考虑光伏电站的安装。
“只要是阳光普照的地方,我们就能开出一座精准帮扶的金矿!至少25年里,稳定收益,源源不断。”陈卫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