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村4组有较大面积的违章建筑,且存在安全隐患。”近日,余新镇永利村网格长通过平安建设系统,发布了巡查中发现的情况。镇综合指挥平台经过分析,确认该信息涉及综合行政执法,随即将信息流转至综合执法平台处置。接到信息后,余新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联合村工作人员对违建点进行现场查实,与当事人沟通协商后,5天内就将这处约15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拆除完毕。
高效的处理速度来源于有效的传导和管理机制,多条线编入“一张网”得益于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
按照省、市、区有关构建“四个平台”实施意见的部署,今年以来,余新镇全力构建镇综治工作、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四个平台”,通过整合力量,优化配置,完善机制,着力构建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方便群众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快了余新镇社会治理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了镇党委政府统筹协调能力。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近年来,余新镇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却仍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各职能部门条块分割,使得基层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合力,部门在乡镇的派驻机构和人员很难被“捏”在一起。
“四个平台”的运行,使曾经条块分治的老大难问题找到了突破口。以余新镇的综治工作平台为例,该平台整合了劳动保障、司法所、派出所、人武部等部门,在镇综合指挥室的统一指挥调度下,通过信息采集、流转、会商、研判、奖励等制度,主要负责协调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调解、信访投诉、社区矫正、禁毒戒毒、流动人员管理等工作,形成共创“平安余新”合力。依托“一张网”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体系,开年以来对47个网格进行了逐一排摸,共上报信息387件、处置问题387个,问题办结率达到了100%。
“推进‘四个平台’建设,突破了条块壁垒,实现上级部门派驻机构与基层工作有机融合,进一步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弥补了乡镇力量不足和缺少法定职权的缺陷,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余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余新镇步行街沿线两侧的100多处彩钢棚历史久、面积大,是该镇“三改一拆”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一大难点。今年5月初,余新镇“四个平台”发挥综合效应,集结综合执法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治平台、社区等120多名工作人员,联合部署,制定拆违方案。合力攻坚下,仅用了2天时间便清除了这一“老大难”问题。
“‘四个平台’的运转,解决了以往‘看得见、管不着’等问题。‘四个平台’联席会议和分平台会商机制的建立和充实,则有效助推了平台间的协作配合和资源整合,构建了发现问题、交办问题、督办问题、反馈问题的闭环管理体系,完善了各环节管理制度,形成了统一指挥、协作办理、考核督查于一体的治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了余新镇基层治理的规范化。”上述负责人表示。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四个平台”建设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基层落地的重要载体,对群众来说,它的建立就是让其在家门口就能办好事。
走进余新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当地群众都对这里的“暖心窗口”竖起大拇指。“干部们考虑得非常周到,引入了自助式查询机、叫号机等设备,感觉更现代化了。”
除了硬件上的提升,更让群众满意的是办事体验上的便捷。按照“一站式”服务的要求,余新镇不断拓展便民服务中心职能,实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运作模式,按“应进俱进”要求,把直接面向村、社区的各类事项纳入中心,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提高服务效率。
截至目前,余新镇便民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项目有142项,其中服务民生类43项、服务经济类99项。2016年以来,各类服务累计办理量达40万件次,日均办理量1600多件次。
“我们处在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乡镇的政务或公共服务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群众在深化政府改革过程中的获得感。”余新镇一名干部深有感触。“四个平台”特别是便民服务平台,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直接面向基层的各类事项纳入其中,并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收集分办系统,使得信息化与政务服务、社会管理、行政执法等深度融合,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将政府智慧治理从理念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