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嘉兴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海河联运最佳特色港、区域经济发展最佳产业港、国际大港最佳合作港”发展定位,积极谋划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全力加快海河联运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坚持与周边大港深化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港口规模和吞吐能级不断迈上新台阶。上半年,全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405万吨,增长30.9%;海河联运中转量667.8万吨,增长18.6%;完成外贸集装箱24.8万标箱,增长18.1%,港口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今年5月底,乍嘉苏航道乍浦闸桥改造项目新建桥梁工程启动建设。据悉,该项目对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意义重大。“作为嘉兴港乍浦港区连接浙北高等级内河航运体系的咽喉,老闸桥的净宽、水深及净高都限制了货轮通行,目前只能满足200吨级货轮通过,严重制约了海河联运发展。这次桥梁改建将解决这一问题。”市港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改造完成后,这段航道可以达到面宽60米、净高7米的通行条件,航道标准将从五级提升到三级,满足1000吨级货轮全天候通行,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海河联运再添有力保障。
乍浦闸桥改造只是嘉兴港为构建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而推进的众多项目之一。在完善海河联运基础设施方面,除打通乍浦闸桥等关键节点,乍浦港区Ⅱ号内河港池、独山港区Ⅱ号内河港池项目以及黄姑塘、乍嘉苏、海塘支线等内河航道改造,也都在积极推进中。“通过这些项目,嘉兴港将彻底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构建起‘六纵、一横、多点’海河联运网络,实现三大港区海河联运全面运行。”该负责人说。
同时,嘉兴港还在积极规划完善“八纵三横”的疏港公路网,积极推动沪乍杭铁路及疏港支线建设,努力构建海河联运为特色、海陆海铁联运并重互补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嘉兴港也积极拓展腹地,引导企业开辟新市场,积极经营集装箱、外贸货等低污染、高附加值货种,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支持,完善海河联运扶持政策,引导煤炭、粮食、化工品等货种运输“散改集”与“陆改水”,持续壮大海河联运业务。
双管齐下,2017年,嘉兴港将力争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0万标箱,海河联运中转量突破1050万吨。
打造“最佳产业港”,坚持“前港后产”布局和港产联动理念,实行港口、临港产业融合发展在今年也有新进展。
重大项目撑起产业发展新天地。以嘉兴港区为例,总投资25亿元的信汇新材料碳四及卤化丁基橡胶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力争三季度签约备案;总投资8亿元的进口羊毛条项目,力争二季度完成备案;嘉兴石化总投资35亿元年产200万吨PTA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10月份可顺利投产……随着一系列大项目的建设,未来区域的工业经济将拥有更多的支撑力量。
以大项目支撑大发展的同时,港口和后方产业园区的互动也更加被强调。“比如,独山港区就将坚持成片开发、规模经营的原则,重点发展集装箱、石油化工品及煤炭、粮食等大宗散杂货的专业化公用码头,为独山综合物流园区、化工园区发展提供支撑;乍浦港区主要是推进已建码头的功能调整和货种优化,提升集装箱和液化品的中转能力,为乍浦化工新材料园区及交易市场发展提供保障;海盐港区要加快建设万吨级码头集群,支撑后方核电关联、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打造“最佳合作港”的步伐也在全省实施港口一体化重大决策、嘉兴打造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等契机下,不断加速。下一步,嘉兴港将持续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大港的战略合作,继续做强至宁波、洋山集装箱内支线,推动至日本近洋航线良性运营,积极开辟新的近洋支线。
同时嘉兴港还以全港域开放为契机,建成启用嘉兴港通关服务中心,不断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会同口岸查验单位,研究制订嘉兴港口岸“高效服务、延伸服务、创新服务”工作方案,推进与宁波、上海等口岸的大通关协作,进一步提高查验效率,优化通关环境。
另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将投入100亿元用于港口水运建设,年内将开工建设2至3个外海万吨级泊位,全面建成独山煤炭中转基地,完成独山港区B28泊位、海盐港区C5C6泊位等项目竣工验收,这些都将为嘉兴港在与其他港口的合作中提供更多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