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景宁:建设“海绵”城镇 盘活城镇水细胞

2017-06-19 16:01  来源:景宁镇治暨六边办 潘刘晶 毛克明



  “海绵城镇是指城镇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水生态环境也是我们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县镇治办负责人刘世宝介绍道。

  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景宁县积极践行《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倡导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理念贯穿于全县19个乡镇的整治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全面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和水生态环境品质。

  “在规划中充分挖掘利用拆违后的空地、墙角闲置空地、宅间空地,不盲目进行硬化处理,结合村民实际需求,选用乡土植物或序化种植蔬菜进行绿化,以‘点缀式’增加可渗水面积。在材料的选用上尽可能采用可渗透材料,如新建的公园、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区域采用透水地砖、生态碎石、卵石等材料铺设,实现多点渗透,源头分散。”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谌设计师分析道。

  “我们利用道路旁废弃的宅基地,保留毛石墙基及部分夯土墙,通过种植乡土植物或蔬菜构建多个生态滞留区,延缓径流高峰的形成,实现了整个规划范围内不透水面积占比控制在15%以下。”大漈乡书记蓝景芬说。

  景宁县被誉为“中国农村水电之乡”,水电资源占浙江全省的十分之一,让山塘水库变“活钱”的同时,很多乡镇的溪流存在断流现象,恢复村域内水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通过合理布设拦水坝、汀步等措施,人工构建适合存蓄的地形地貌。雨量小时可作为池塘水景,雨量大时则呈现出叠溪小瀑的效果,也可实现溪水下渗回补。目前,景宁县沿溪而建的15个乡镇中已有拦水坝40余座,规划新建10余座,并以穿乡(镇)溪流为主轴,串联流域范围内现存的低洼地、坑塘,提高水系网格的连通和整合,形成一系列具有蓄、净水功能的水生态微系统。

  “在拦水坝构建的人工蓄水区域,通过鼓励村民养殖鱼类、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既形成景观节点,又有效净化水质,保持良好的溪流水环境,达到‘蓄’、‘净’双重目标。”大均乡乡长吴如峰说。

  通过“渗”“滞”涵养水源,再通过“蓄”将雨水留在原地,“净”化后“用”在原地,利用一系列低影响的开发措施构建一个可循环的小城镇海绵系统,减少排水系统压力。

  “英川镇在3.8公顷的重点整治范围内,我们拆除了原有混凝土硬质水渠,修建可渗透的生态卵石水渠,将古水渠从1.4公里延长至2公里,甚至将水渠延伸至村中老宅内部,毛细血管般的古水渠既可用于村民一般水洗需求,又是极其重要的消防水源;而拦水坝区域的蓄水则可用于村民的农作物灌溉,同时打造成为不可或缺的水系景观元素,给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打造美丽环境。”刘世宝说。

  针对缺少古水系绕村的乡镇,该县则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所收集的雨水用于非饮用水洗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雨水多点渗透、源头分散、就地消纳和利用等措施,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方法,增加雨水自然渗透能力,减少农村排水系统压力,解决小城镇“踏浪看海”“逢雨必涝”的顽疾。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