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东居民以渔业为生,在上船跳处建有石码头,渔民在此处跳上船头扬帆起航,久而久之,我们这个村落就被叫做‘上船跳徐福文化村’。”岱东镇旅游办工作人员张怡宁向参与“仙岛岱山就是不一样”全国知名网媒岱山行的记者介绍精品村落改造时如是说。对此,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32家媒体记者认为该村落可打造“民俗文化村”。岱山新闻办傅元元向记者介绍说,上船跳从2012年开始进行精致村落打造,2015年起,上船跳探索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模式,小渔村渐渐实现了向休闲旅游特色村的嬗变。
上船跳徐福文化村东靠青山,南邻大海,西面是大块的盐田和盐碱湿地,一条弯曲的水泥路通向村里。据传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耕海牧渔,烧陶结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派遣徐福组建了庞大的船队,前往寻求长生不老术。徐福大军到达蓬莱仙岛岱山后,留下了一批妇孺皆知的故事。而上船跳徐福文化村则是徐福东渡启航的地方。
在美丽海岛建设的浪潮中,上船跳依托“徐福文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并融合岱东特色制盐、花生等本土元素,开始规划打造一个集文化、休闲、体育于一体的上船跳徐福文化村精品村落。
张怡宁向记者团介绍,在上船跳徐福文化村入口的同心桥,可以看到相爱的情侣将代表爱情的锁扣在上面,象征爱情的不离不弃。当记者团走到晒生小院时,沙洋花生似乎在诉说着它与徐福的渊源。
“天得斯平、顶头摸脚、稳笃陆株……”方言墙上列举的岱山方言,使东方网魏政有趣诙谐地读了起来。中国甘肃网邵江梅说:“灰墙木条,又是一组好看的背景墙,在这里拍张照也非常美。”
随即,傅元元向记者介绍说,休渔谢洋后,村民可利用充足的时间,打理自家闲置的民房。目前,上船跳徐福文化村已启动二期工程,今年计划投资约1000万元,建设玻璃休闲大棚、高端民宿等项目。
记者发现上船跳徐福文化村也在悄然变化:渔民已开始修建自家的房屋,部分渔民则充当“艺术家”在墙上绘起和鱼有关的“艺术品”。村里逐渐出些了咖啡馆、窑洞酒吧、仙草茶吧等多种业态融入到“全景东沙”的版图中。
来自岱山本岛东北部的“中国海岬公园”,引起记者团们的关注。岱山县风景旅游管理局景区管理执法科科长毛宗祺告诉记者,2013年燕黄公路建成,两年后提出中国海岬公园的概念。燕黄线范围作为“中国海岬公园”的核心板块,采用了时尚的理念整合东沙古镇、台风博物馆、鹿栏沙晴岛等旅游资源打造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
中国海岬公园的北端是东沙镇燕窝山景区、南端是岱东镇鹿栏晴沙景区。现有沿海岬弯曲的燕黄线5公里自行车骑行道,其中隧道460多米。1个自然渔村、5个自然沙滩和大型配电厂一座。
傅元元告诉记者,自2015年以来,岱山县投入350万元完成5公里登山步道、1公里滨海栈道,岱东镇投入200万元完成桐盘湾海滨浴场。2016年,岱山县再次投入300万元完成毛家岱、施家岱沙滩主要出入口与道路的连接,并完成停车场、景观等配套建设。
随着海岬公园的开发,在整合岱山本岛的滨海旅游资源中逐渐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外地游客与本岛居民共享的休闲旅游带。海岬公园正是充分利用了岱山海洋、海岛的旅游资源,发挥险峻的礁石绝壁、海沟峡谷地形的优势,按照“一岛一主题,一湾一特色”的思路,打造“车行、骑行、步行、滑行、舟行”的五行海岬公园。
“海岬公园与连接上海的沿海大通道相吻合,在建设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宁波地区。在对接未来旅游市场的新业态、新趋势下,结合岱山运动休闲旅游度假的品牌打造和岱山运动休闲度假岛的主题定位,是今后旅游发展的亮点和重点。”毛宗祺说。
据了解,海岬慢游体验区也是岱东“一带五区”全景旅游新格局的关键节点之一。海岬慢游体验区以燕黄线沿线数个海岬为基础,发展骑行观光、休闲渔业、山体慢行等项目,辅以渔人码头、自行车驿站等节点,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打响“中国海岬公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