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缪承潮: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杭州综合交通

2019-01-07 08:12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缪承潮

  当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精准突破。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高水平发展的示范区,势必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成为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世界级增长极。

  杭州市作为长三角南翼地区的中心城市及浙江省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也正在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践行“两山”理论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宜业宜居宜游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当前,伴随着长三角城市间分工协作和高铁带来的出行便利化,城市空间职能在城际间更广的范围内进行组织,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不断加强、核心区需求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区域交通城市化特征显现。同时,随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区域通道网络化进程的加速,长三角交通设施需求快速增长,综合交通的高质量、精细化发展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一、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发展趋势

  长三角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26个城市,人口占全国11%,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18.5%,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世界级城市群行列。

  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规模体系较为完备,大中小城市齐全。城市群多种城镇发展形态并存,城镇间联系密切,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形成了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大都市圈和沪苏锡常、沿江、马芜铜三条经济发展带。

  鉴于上述特点,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态势:

  (一)交通体系不断与城市群功能体系定位相匹配

  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多中心、多层级、专业化”的功能体系,不同层级的城市承担多样化的职能。根据城市群功能体系定位,在城市间采用不同种类的交通系统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在中心城区间及都市圈之间,通过高速铁路实现区域对外和主要城市间的高速直达联系;在跨行政区的城镇连绵带,通过城际铁路实现城际间商务来往和周期性通勤联系;在都市圈内部及市域范围内,通过轨道快线实现都市连绵区及城镇组团间的长距离通勤出行、商务往来和生活出行;在市区范围内,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城市内部和组团间的通勤、生活出行。

  (二)区域通道不断向层级化和复合化发展

  国家级高速通道主要承担区域对外及主要城市间的高速直达联系的功能,服务模式强调时效性,实现城市点到点直达,并辅以枢纽集散功能;区域城际通道主要承担长三角城际间商务、通勤等周期性出行,服务模式强调可达性,实现重要空间功能节点间的直达;都市圈放射通道主要承担都市圈内部、特别是中心区与外围地区间的联系,服务模式强调覆盖性,支撑同城化出行。

  (三)区域重大交通枢纽格局面临重塑

  在航空枢纽方面,长三角现有16个机场,已明显形成了“1+2+3+N”的层级结构,未来将实现由大到强,努力建成世界级机场群。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作为第二层级的机场,未来将扩大都市圈层面的航空门户功能。在铁路枢纽方面,长三角地区都呈现出“核心枢纽规模大,整体均衡不足”的特点。

  (四)区域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不断推进

  打破地域壁垒提供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服务,如推进中的区域内地铁扫码支付一体化、跨区公交线路的运营、区域交通拥堵协同治理等。铁路系统更多地参与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未来将结合区域一体化需求对长三角全域及各大都市圈提供更具地方性、更便捷的铁路客运服务。港口城市与区域其他城市的物流协同联动。

  二、杭州市综合交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杭州市2018年10月启动了“5433”现代综合交通大会战,目标是让杭州交通进行脱胎换骨的大发展大变样大提升,为2022年亚运会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结合“5433”工程谈一下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杭州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5”即新建552公里高快速路,包括快速路282公里,高速公路270公里,形成“四纵五横三连十一延一抬升”的快速路网和“二环五向十一射一连”的高速路网。

  ●实践和思考:

  1.在道路网系统的建设中,要强化公路对城市交通的服务功能。杭州提出将沪杭甬高速市区段全线进行抬升改造,消除横向阻隔,完善匝道和互通布设,增加公路服务城市的功能,实现与城市路网体系的高效衔接;提出杭州中环的构想,将市区外围的G104、G320、G235、G329四条国道进行整合,按照公路兼顾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2.探索发展智慧超级高速公路。构建“智能、快速、绿色、安全”的智慧高速公路网,形成人车路协同的智能化道路交通环境,全面覆盖新能源供给设施,路网运行效率提升20%以上,创造条件突破每小时120公里的设限,最终达成“零事故”愿景。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杭甬复线)将是全国首条“超级高速公路”,可为现有杭甬高速公路分流,可作为舟山、宁波与杭州的第二快速通道,并增强北仑、舟山港口集聚辐射能力。

  3.加强区域跨省公路的建设协调。现状长三角省际间的部分国高网尚未贯通、省际断头路的现象也较为严重,比如浙皖省界的临金高速、浙苏省界的杭长高速S14的衔接高速尚未打通。为了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基础,应及时打通三省一市间的高速公路断头路。

  (二)“4”即新建400公里城市轨道,形成“10条轨道普线+1条轨道快线+2条市域线”共计13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51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实现十城区全覆盖。

  ●实践和思考:

  下一步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是进一步优化线网、丰富轨道交通制式。包括在杭州拥江发展战略和城市新总规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密轨道交通线网;谋划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谋划适用于西湖景区和钱塘江两岸CBD地区的新型轨道交通。考虑与绍兴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融合,做好城市轨道与城际铁路、高速铁路枢纽站的融合。

  (三)“3”即新建350公里铁路,亚运会前完成杭黄铁路、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黄铁路连接线、杭温二期、建衢铁路的建设,加快杭武铁路、萧山机场高铁引入线路、沪乍杭铁路、金建铁路(金华至建德段)前期工作。

  ●实践和思考:

  在铁路建设方面,总体目标是分流主通道、完善网络布局。一是依托杭绍台铁路二期、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黄铁路连接线建设杭州铁路的东西通道,实现为长三角沪昆国家级主通道分流;二是建设商合杭、沪乍杭等铁路,完善长三角整体高铁网络布局,并考虑远期建设沪杭城际、杭武铁路;三是持续完善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新增安吉、桐庐富阳、桐乡、湖嘉绍等城际铁路线路。

  1.如何进一步发挥铁路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首先是识别铁路通道的薄弱方向,实现补短板。从长三角一体化角度出发,应加强杭州与苏锡常通地区的高铁联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2.考虑进一步优化都市圈铁路系统,加强铁路对城市的服务。一方面,我们考虑探索利用既有普铁网络,通过适当改造构建深入城市中心的城际铁路网;另一方面,利用杭黄高铁等铁路,在中短距离探索铁路的公交捷运化运营,实现乘客从外围地区快速进入城市中心。

  3.如何发挥好铁路的货运功能,破除杭州无出海口的劣势。通过发展海铁联运对接长三角地区内的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推进运输结构的调整,近期利用萧甬铁路开行集装箱专列,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同时考虑到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是未来杭州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推进大江东货运专用铁路的建设,对实现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意义重大。

  (四)“3”即新建水陆空三大枢纽。亚运会前,建成京杭运河二通道、杭州铁路西站枢纽、萧山机场T4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

  ●实践和思考: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通过全面提升改造,将建成集航空、高铁、城际、地铁、长运、公交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新建机场高铁站,并引入杭绍台高铁二期及杭黄高铁机场联络线2条高铁线,进一步扩大萧山国际机场的辐射范围,加强对杭州都市圈及长三角南翼地区的服务;机场高铁站往北通过沪乍杭铁路可实现与上海浦东机场的铁路直连,形成与浦东机场互补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引入地铁1号线、7号线及机场快线3条城市轨道,缩短机场与城市中心、副中心及重要枢纽的时空距离。

  1.杭州第二机场的选址问题。考虑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目前规划只能满足9000万人次/年的客运需求,为满足今后更高的客流需求,有必要开展第二机场选址研究,选址工作应统筹考虑长三角空域资源,从长三角整体需求出发,以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开展。

  2.区域水运交通的一体化问题。在水运方面,考虑跨区域、跨城市打通水运通道,完善区域骨干航道。在跨区域层面,考虑将芜湖宣城与浙北实现水系连通,实现浙北水系与长江水系的连通;在跨城市层面,在杭州实施拥江发展的大背景下,将钱塘江的水上客运向上游衢江、兰江、浦阳江等延伸,构建区域水上客运系统。

  (作者系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缪承潮)

编辑:甘居鹏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