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公园城市书房里有许多温州文化元素。
自2014年推出第一家城市书房以来,短短四年时间里,温州目前已在全市建成开放64家城市书房和40家百姓书屋,极大满足了市民精神文化和文化交流的需求。
随着城市书房的扩张,关于书房未来的走向也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期,温州市政协常委、省作协副主席、本报编委黄哲贵针对城市书房如何与本土文化融合提出提案。城市书房主管单位对该提案十分重视,一一做了整改与回复。
近日,记者与黄哲贵委员一同走访了市区几家城市书房,进行实地调研。
委员提案
本土文化与城市书房如何融合
随着城市书房的不断扩展,许多专家学者也在思考关于城市书房未来更高阶的走向,比如融入更多温州文化的元素,丰富文化创意与服务功能。“温州之所以能够创造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正是基于温州文化的滋养和传承,如今我们拥有一个极佳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平台,就更应该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保持文化自醒,回归文化本源,让温州文化为温州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活力。”黄哲贵委员认为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程,需要更多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普及。
为此,黄哲贵在提案里提出了四点建议:建议在温州城市书房增设温州文化专区或专柜;建议发动温州作家和文化学者向城市书房捐赠温州文化书籍;建议在城市书房定期举办关于温州文化的讲座;同时,建议市图与市政协文史委联合挖掘、整理出版温州文化典籍。
实地走访
温州文化已融入城市书房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世纪公园城市书房。这家城市书房不仅设有温州地方文献专柜,装修上也“自带”温州文化气息,“彩石镶嵌”、“瓯绣”等字直接做成装饰嵌在书房书柜上,扫一扫旁边的二维码,还可以了解相关的温州非遗知识。此外,这里还有一个玻璃展示柜,展示瓯绣和瓯剧元素融合的文创作品。
随后记者一行又来到位于瓯海南瓯明园的城市书房,这里有一面电子展示墙,滚动播放温州文化名人、温州史籍资料,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据介绍,为打造数字型、智慧型城市书房,全市已有十台触控屏电子书系统入驻城市书房。市图工作人员毛薇洁介绍,温州的许多文化资料比较珍贵,如果大量外借容易造成书籍破损。为此,市图已着手未来将珍贵的温州文化资料全部录入电子阅读屏,不久市民就可以在触控屏电子书系统上“扫”出温州文献。
继续努力
全方位展示温州文化
温州市图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用阅读的方式直观展示温州文化外,城市书房也一直在发挥着自己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定期举办关于温州文化的讲座。市图书馆的“文化驿站”“籀园品书会”“籀园讲坛”、讲座、微型展览等各类文化品牌活动也已经入驻城市书房,在周末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内容大多是关于温州文化,以后将输送更多更具特色的活动。
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在许多城市书房有专柜展示温州文化作品,但是关于温州当下作家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在现场有读者提议希望增加温州作家的作品展示。对此,黄哲贵表示可以组织温州作家和文化学者向城市书房赠书。
对此,市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十分感谢。据介绍,市图此前已有相关计划。工作人员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加强合作力度,以求充分全面地展示温州深厚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