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舟山建设国际海洋文化名城:以文化人 凝心聚力

2018-10-22 15:54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 刘一乐

  定海新建社区文化礼堂,来自宁波甬剧艺术团的戏曲爱好者为当地居民献上文化“大餐”。(资料照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八八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东海之滨,潮起云涌。15年来,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舟山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致力文化自强,有力地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和能级,不断向着国际海洋文化名城迈进。

  特色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新闻重大主题宣传常年不断,文化设施遍布海岛,文化惠民活动惠及百姓,非遗文化传承后继有人,“舟山精神”生根开花,续写了新时代舟山文化繁荣兴盛的新篇章,构筑起新区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文化软实力在新区跨越发展征程中转化为发展硬实力,不断刷新新区发展高度。

  意识形态构建强大的感召力

  抢占思想文化阵地的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去年,一场举全市之力的“五大会战”在新区全面打响,市属主要新闻媒体开设“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专栏,推出相关主题宣传报道,内容涉及国家战略落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招商引资、综合交通建设、“五水共治”等。今年,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市属主要新闻媒体开设“全民共创全国文明城市”栏目,针对创建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好的经验举措,推出相关报道……

  一直以来,市属主要媒体以新闻的力量吹响号角、擂响战鼓,对事关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件,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报道和解读,让市民了解新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凝心聚力投身新区建设。

  文化的力量润物细无声。自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实践开展以来,舟山市文艺创作紧跟主流意识形态,凸显海洋文化特色,捕捉时代呼吸,各个艺术门类不断深耕,在“新区文学”“海风美术”“海韵摄影”“海派音乐”“海洋影视”推出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和作品,进一步提升新区发展软实力。

  推进舟山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先后推出了《舟山文学精品选》《舟山群岛新区民俗民间文化研究文集》等厚重的成果,绘制了当代舟山文学、民间艺术的地图;精心设计举办有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如“东海音乐节”“三毛散文奖”等,为国际海洋文化名城提供支撑。尤其是“三毛散文奖”自2016年创建以来,在全国甚至世界华人中赢得了广泛的反响。

  以文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最美家庭”“最美交通人”“最美医师”……从盆景到风景,从风景到风尚,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下,舟山人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向上、向善、向美”和“舟山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和先进典型,成为展示社会文明形象的名片。

  目前,舟山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近25万。他们分布在新区的角角落落,用爱心传递温暖,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深深扎根舟山大地。

  精神传播让文脉延续和传承

  文化要与时俱进,文脉更需要延续,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6月份,舟山市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在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启动。船拳、渔民号子、岑氏船模、贝雕……活动集中展演展示了舟山市非遗资源中有代表性的项目、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舟山市目前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100多项。

  近年来,舟山市在保护和培养中实现非遗的当代传承,把一些符合现代生活和现代价值的非遗内容有机地融入日常生活,以更贴近时代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展现非遗无限魅力,让更多的人从中找到历史根脉、得到心灵启迪、感受传统魅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相约社区文化礼堂,成为新区众多渔农民的新风尚。他们或一起运动、舞蹈、唱越剧,或一同听课、参与公益活动,帮助左邻右舍化解矛盾。

  在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利用各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民俗民风、产业特色,舟山市培育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礼堂文化,基本实现了“一堂一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一座文化礼堂,就是一座渔农家人的精神家园。2013年开始,舟山市把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新区的惠民工程来抓,全市建成文化礼堂151家,成为全省首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区)全覆盖的地级市。

  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必须以人为本。党的十九大以来,舟山市着力突出“海味”,通过创建理论宣讲“连锁超市”、开通“海岛理论直通车”、打造“海上讲习所”等载体,深入基层、海岛和渔船,让每一位海岛群众都能接受文化洗礼。

  创新服务满足百姓文化需求

  文化事业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百姓需求随着新区发展水涨船高。

  以船头、船舵、起网机、驾驶盘、柴油筒、打水筒等为渔鼓,伴着渔曲有节奏地进行敲打,演绎渔民生产生活场景、奋勇拼搏精神……这是2017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优秀作品展演会上,嵊泗县菜园阿姐囝渔鼓队表演的大型器乐《文化春风万里歌》的镜头。

  这支以弘扬和传承渔俗文化为主要任务的海洋特色文化队伍,组建于2009年底,共有26名队员,目前已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的一大特色和品牌。

  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是文化发展的题中之义。近年来,舟山市不断将“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让文化种子在渔农村生根、开花、结果,一大批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活跃在岛城的城区和乡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民之所需,政之所顾。相比于群众文化,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也在供需对接中,奏响了一曲与时代合拍的华美交响。

  舟山“淘文化”网站,是舟山市在2014年开通的全国首个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社会化运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注册用户1989个,社会组织、服务团队170家。来自本土企业的最新文创产品多达上千种,大部分产品标价从数百元至千元不等。社区等有文化需求时,在上面点单,相关文艺团队就会准时上门提供文化服务。

  在“淘文化”模式下,所有社会组织、团队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也经历了更大的挑战和竞争。对群众来说,由过去“送戏下乡”转为“群众点戏”,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为,看戏有了话语权和主动权;对文艺表演团队来说,要想被点上桌,就得有好饭菜。

  文化惠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舟山市公共文化场馆(站)免费开放,市民大舞台、市民大书房、市民大展厅、市民大讲堂组成了四大公益性文化品牌,“百姓课堂”“文化下乡”“文化走亲”等惠民工程,让海岛百姓尽享文化大餐。

  改革创新推进海洋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同两个车轮,同步滚动,才能和谐。只有文化产业做大了,才能更好地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惠及更多百姓。

  一手抓事业,一手抓产业。15年来,舟山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永久性会址投用,观音博览园项目将于2019年建成,定海远洋渔业小镇开市;舟山国际沙雕节、普陀山观音文化节、中国海洋文化节、东海音乐节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海洋文化动漫产业服务、文化艺术品交易等平台搭建完善;有各类文创企业1500余家,渔民画、贝雕等文创产品更是享誉国内外。

  如今,一张更为宏大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根据去年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海洋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舟山文化产业发展将构建“一带三圈多组团”的发展布局。今后,将形成沿定海—新城—普陀三个文化产业圈的海岛城市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带,同时依托舟山丰富的海岛资源,围绕本岛打造以岱山组团、嵊泗组团为核心的多个文化产业组团,重点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门类。

  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将重点打造跨境电商文化贸易平台、保税区艺术品仓储交易平台、动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文化产品展示平台、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影视产业服务平台等。在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方面,将谋划、招商、落地、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碧波万顷,千岛翡翠。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一条以海洋特色为主线的文化产业链正日益凸显,将激励着新区人民在新时代不断超越自我、创业奋进。

编辑:甘居鹏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