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素有“浙江绿源”之美称,森林覆盖率达71.5%。许军 摄
浙江在线8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江帆 通讯员 王毓慧)素有“浙江绿源”之美称的衢州,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到71.5%,整个夏季都是绿色的。在这个“绿树阴浓夏日长”的时节,全国首个“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规划正式落地衢州。
日前,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编制的《浙江(衢州)“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规划》(简称《规划》),通过国家和省级专家评审,衢州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省环保厅分别签订了“两山”实践战略合作协议。在不断的探索中,衢州的“两山”实践设计更加完善,“四梁八柱”不断加固,“两山”转化之路将越走越宽。
绿色发展 持之以恒
衢州,地处钱江源头,境内“七山一水两分田”,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这里所处的浙闽赣交界山地,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放眼世界,衢州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两山’理念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曾如此介绍脚下这片土地。
对于全国首个“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规划落地衢州,许多人并不意外。有一组数字或许可以为我们解答衢州人的这股自信:衢州目前已拆除2300多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否决400多个、总投资200多亿元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连续11年保持出境水质100%达标,水质处于全国主要地级及以上城市最高水平。
追溯历史,我们能望见,衢州近年来“两山”实践脉络如此清晰: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8次来到衢州考察调研。在这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具有生态优势的山区大市,他曾对当地领导干部说,“衢州有生态优势和传统农产品优势”“要坚持绿色导向,发展生态农业”“争取山窝里飞出更多的‘金凤凰’”。
2014年5月,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衢州市“要成为美丽浙江建设重要生态屏障,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一年间,关于衢州的两件大事,足以被载入浙江生态文明发展史册:2017年9月,衢州被原环保部列为全国首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2018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衢州)“两山”实践示范区总体方案》,衢州成为我省的“两山”实践示范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无先例可循、无样本可参的情况下,通过近一年时间努力,先后6轮修改,全国首个“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终于亮相。评审会上,规划文本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
万字规划 尽显雄心
整部《规划》3万多字,在衢州人民心中,分量重如泰山。
它浓缩着衢州88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未来近20年的发展蓝图。此次规划范围为衢州全市域,期限则分为近期和远期,时间节点分别是2022年和2035年,关乎当地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奠定了一方水土的发展基调。
翻开《规划》目录,我们得以窥见衢州绿色发展的雄心。《规划》划定衢州市生态保护红线约2476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28%。它将衢州全域划分为不同的战略分区:古田山-钱江源、千里岗山脉为中心的北部山地丘陵区,以及仙霞山脉为中心的南部山地丘陵区,共同构成全市生态功能重要区;中部金衢盆地为全市农业与城镇环境维护区;西部重点为农林产品提供与生态功能调节区。
除了清晰地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总体战略目标之外,《规划》还分别从绿色资产、环境质量、生态经济、转化平台和保障措施等多方面作出详细部署,为衢州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绘出蓝图。
在关于“两山”转化平台的章节,《规划》从衢州本地两区、一市、三县的行政区划出发,具体分析了当地因地制宜推广“两山”的实践新模式,细化到花园城市如何发展、特色小城镇群落如何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如何建设等。该章节的最后,还附上了一张衢州各地“两山”建设基础与模式创新表,并列举了柯城区田园休闲综合体、衢江区田园康养综合体、江山市健康休闲运动城等发展新模式作为参考样本。
“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是实践问题,不能简单停留于理论。《规划》在转化路径方面有了很好的突破。”生态环境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彭近新特别关注到,《规划》中专门设置了“打造转化平台,实现‘两山’共荣共享”章节,称这些突破对全国都有示范意义。
“既有总体战略,又有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理念予以完整体现,我觉得这是《规划》的最大亮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规划的宝贵之处在于可实践,而这部《规划》在编制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实际可操作性。
“两山”指数 开创未来
要恢复在开发中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必须付出比当初开发获得的收益更大的代价。如今,这已经成为广泛共识。
谈及“发展”与“保护”,一些衢州人也曾认为这是一对“矛盾体”。曾经的养猪大县江山,高峰时有8600多家养殖场、生猪年饲养量200万头,给环境造成极大压力。生态之痛让当地关停碗窑水库库区内的所有养殖场,铁腕整治养殖污染,清退8446家不达标养殖场。可面对养殖场,当地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生猪养殖“4+1”管控模式,通过管理和技术,让发展养殖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江山生猪养殖业转型故事,只是衢州践行“两山”之路的片段之一。如今,“发展和保护和谐共处”的理念在《规划》中一以贯之:《规划》研究建立了“两山”理论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首创提出了“两山”指数,用以评测“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的进展。
“《规划》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通过指标形式量化体现,用以评判发展进程。”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罗毅认为,《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提出了“两山”指数,这有开创性意义。
此外,《规划》还首次提出并构建了“两山”实践示范区建设的五大战略任务体系,包括生态安全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文体系、生态制度体系,彰显出“大花园”建设的奋斗目标,提出搭建“两山”实践转化平台,并根据衢州当地实际,制定保障实施体系,配套制作规划图集与工程项目清单。
根据规划,到2035年,衢州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绿色经济体系、特色生态文化,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我们期待和衢州一起探索中国的绿色发展、‘两山’实践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