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登革热等将进入发病高峰 如何预防快看这里

2018-07-27 17:08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江歆 记者 李文芳

  浙江在线7月27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江歆 记者 李文芳)2018年截至6月30日,我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1例,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全省也将进入蚊虫活跃的季节,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密度将会进一步升高。从往年数据分析,我省每年的8—10月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发病高峰,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在全球看来,2018年登革热发病仍处于高发态势,疫情持续在东南亚、南美肆虐。随着旅游和商贸的发展,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也会逐年增加。

  据悉,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巴西等较为严重。

  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本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流行。

  那么究竟什么是登革热?传播途径怎样?其症状有哪些?该如何预防呢?浙江省疾控中心传防所相关专家进行了解析。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和全身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传播速度快、人群易感性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5天,常见潜伏期为5-8天。典型登革热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可达39~40℃;发热时伴有头痛、眼痛、肌肉骨关节疼痛;可能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几天后面部四肢可出现红色皮疹或出血疹。多数病人还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鼻出血、便血、血尿、皮下出血等。

  登革热不会人与人之间传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我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白纹伊蚊叮咬带毒的病人后,获得感染能力,再叮咬健康人传播登革热病毒。

  症状有哪些?

  1.发热:突发高热,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

  2.皮疹: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

  3.体痛:一般会有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和关节痛。

  4.出血: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脸部、颈部、胸部等皮肤发红,部分病例有眼结膜出血。

  如何预防登革热?

  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以及饮水器接水槽等室内积水容器;排干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平洼填坑,堵塞树洞;家庭用水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虫进入;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家养水生植物每隔3天至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城市里地下车库或雨水井等蚊虫较多时,及时向社区反应,采取灭蚊措施。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蚊子容易被热、光、汗液、体臭、乳酸和二氧化碳等吸引,因此常出汗并且体温高的人,如较胖的人、孕妇和孩子容易吸引蚊子。建议使用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进行防蚊灭蚊;避免在蚊子活动时刻(日出后两三个小时,日落前两三个小时)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凉亭等地方逗留;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在皮肤裸露部分使用驱避剂。

  尽量不要到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区,必须要去登革热流行区时,同样应采取以上措施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从登革热流行区回来后,若出现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近期外出旅行史。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