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姐,女人四十照样一枝花。
改革开放40年来的酸甜苦辣,她算是尝了个遍。
18岁的时候,为了能端个铁饭碗,她去当了印刷女工。
但没多久遇到下岗潮,她只身去了义乌闯荡,赚了钱给父亲在老家买了房。
再后来,她嫁到杭州梅家坞,正好是农家乐生意火爆的时候,洗碗洗到直不起腰……生意这么好,丈夫却毅然决定要改开民宿,如今,她成了民宿的女主人。
凯姐在开满蔷薇花的院子里
1979年 秋兰飘香
1975年,我出生在浙江开化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是家中的老幺,上面有两个姐姐。
“年轻时,有人说我像巩俐”
我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大,爷爷奶奶去世后,父亲和母亲,除了照顾我们姐妹仨,还要照顾当时仍在读书的小叔叔和在乡下务农的叔叔和姑姑。
母亲30岁那年,也就是1979年,叔叔的老师看到我母亲细致入微地照顾小叔子,很感动,写了篇文章寄到《浙江日报》,文章很快被刊登了出来,我至今记得文章标题就叫《秋兰飘香的故事》,秋兰是我母亲的名字。
我从小就知道,母亲除了照顾我们三姐妹,还要照顾父亲的弟妹,我们一家在经济上很是吃紧,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考大学,就想着早点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高中报读了开化的一所技校。
1992年 铁饭碗
本来读技校就是考虑毕业后学校包分配的,但是偏巧到了我这一年,改革了,不再包分配,得自己找工作。
我一心想着要端个稳当的铁饭碗,看到国营单位印刷厂在招工,就去报考了,考了第二名,如愿被录用。
然后就成了整天搬铅板的印刷女工。
那个时候的印刷机还是半自动的,需要人工换铅板和铺纸,那么重的铅板,需要搁在胯骨处借力才行,所以胯骨处常会有大块大块的瘀青。
但那时也不觉得苦,每每装好铅板、铺妥纸张后,我就守在工作中的印刷机旁,一边看着它运转,一边开心地唱歌儿。
1997年 闯荡义乌
印刷女工这只“铁饭碗”我没能端一辈子,1995年年底,印刷厂改制,我也就离开了。
当时,我才20岁,年轻气盛,就想出去闯一闯,便离开了开化小县城。
最开始先到的是杭州,在延安路一家服装店做收银员,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租住的房子特别小,和另一个女孩共用一张床,没有卫生间,更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宠爱,心里觉得特别苦,做了一段时间就逃回了家。
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我想想还是得出去工作才行,这次找了一份在义乌的工作。
那时义乌小商品就已经很有名了。
义乌国际商贸城,那时大家习惯叫它义乌小商品市场,我就是在这里,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我整天在市场里逛,专门帮外贸公司做采购,两三年时间就赚了好几万元。
后来我到杭州开店,也都是跑到义乌采购。
2000年 回乡买房
我15岁那年,48岁的父亲遇到过很严重的车祸,昏迷了十几天,死里逃生,但腿脚落下了毛病,经常半夜里脚抽筋。
当时父母住在单位分配的两居室房改房里,大姐出嫁后,父母把主卧给了我和二姐,他们俩住另一间小房间。
房子在山脚下、渠道边,又是一楼,湿气特别重。
每到晚上,我就担心,害怕听到父亲夜里腿抽筋的痛苦呻吟声,也就从那时起,我暗暗萌生了一个心愿,有朝一日我赚到了钱就给他们换房子,这也是我坚持一个人独自出门闯荡的动力之一。
2000年的春天,我用在义乌做采购存下来的钱,加上跟姐姐借的一点钱,凑了五成的首付款,按揭在开化给父母买了一套商品房,加车库,总价11.5万元。
买房贷了款,我每个月要还2000元贷款,压力不小,这又给了我继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尤其是做外贸时,我发觉自己的英语不行,于是又回到杭州。
这次到杭州,我下定决心不能再逃跑。
我跟同学借了2万元在杭州文一路上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饰品店。
然后,我在报纸上找英语培训班的广告,最后找到了在浙大西溪校区开设的一个英语培训班,交了800多元学费开始学习。
“2002年,表妹(右)帮我一起打理小店”
2003年 梅家坞准媳妇
我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山和茶叶有着特别的情感。我父亲非常爱喝茶,他每年1/4的退休工资都拿去买茶叶了。
2002年春天,朋友第一次带我到梅家坞喝茶,就是在丈夫剑平家,但那时,我们彼此都没有注意到对方。
等到秋天的时候,我们又在浣纱路的公交车站偶遇,他说,他是梅家坞的,叫我有机会去喝茶。
于是,室友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就约了去他家喝茶。
按照剑平给的地址找到他家门口,我才发现这竟然就是自己春天来过的那一家,有一种缘分妙不可言的感觉。
剑平家院子里,在青青草地上,有一座木凉亭正对着一大片茶山,是我最喜欢坐着喝茶聊天的地方。
后来,我就经常来,跟着也喜欢上了剑平,两人谈了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我的饰品店也就不开了,专心帮婆家做农家乐生意。
当时,农家乐生意真是太好了,我记得国庆的时候,从早到晚一直在翻桌,都没有休息的时候,洗碗洗到直不起腰,累得嘴巴里全都长了泡。
2004年我和剑平结了婚。
2013年 卖房开民宿
2011年,剑平已是一个3岁孩子的父亲,但他的心仍然在蠢蠢欲动。
他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当“龙门客栈”的掌柜,然后坐在客栈最靠里的墙角边,看人来人往,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
他最开始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的父母是不同意的。
梅家坞的农家乐生意好到每个节假日都停不下来,为什么要改做民宿?
做民宿,就需要改造现在的房子,就需要一大笔钱,钱从哪里来?
但他一直说一直说。
慢慢的,电视和报纸上关于民宿的报道越来越多,到了2013年,剑平的父母也终于点头同意,不做原来以餐饮为主的农家乐了,改做民宿。
我从一开始就支持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仅从精神上,还从物质上支持了他——卖掉我们在杭州市中心的一套小房子,作为装修基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