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活力澎湃 浙江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2018-04-25 08:5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王庆丽 沈晶晶

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村貌。 新华社发

  浙江在线4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庆丽 沈晶晶)有一项创举,发轫于东海之滨,人居环境与美好生活诗意相连。

  有一种接力,历经十五个春秋,万千美丽乡村澎湃着无限活力。

  21世纪初,面对农民群众不断富足的物质生活与人居环境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农村滞后的经济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差距,面对“脏、乱、散、差”的农村面貌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之间的反差,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谋划、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花5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天工画宏图,鸿蒙开初篇。遵循总书记亲自擘画的这张路线图,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的浩瀚长卷上写下先行先试的美丽答卷。

  “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的重要指示,正激励浙江儿女开启新征程,努力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中继续走在前列。

  以人为本,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新农村必须有新面貌。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加快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变。

  ——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暮春时节,桐庐环溪村街巷洁静、流水潺潺,民居掩映于绿草鲜花间。村口一块草木繁茂的人工湿地里,隐藏着一个污水处理池,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排入池里,经过滤净化后排出;生活垃圾按“可堆肥”“不可堆肥”分类,由专人清运。

  如今,这里已是名闻遐迩的美丽乡村景点,但初来乍到的游客很难想象,1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村庄。

  当时的环溪村,正是21世纪初浙江农村的真实写照: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却不尽如人意,“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有新房无新村”等现象十分突出。据省农办摸排,当时全省有4000个村庄环境比较好,3万多个村庄环境比较差。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省建设。他说,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农村是重点,是难点,也是主战场。2003年6月,在他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习近平亲自抓这项工程的示范引领,每年都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作现场指导,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惠及全省千百万农民的“德政工程”。他强调,农村环境脏乱差,是影响我省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状态必须尽快改变。

  15年来,浙江历届省委坚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始终保持一项雷打不动的惯例:“一把手”直接抓“千万工程”,现场会定部署落实。

  15年来,浙江始终从农村实际出发,使整治的力度、建设的深度、推进的速度、财力的承受度与农民接受度相合,决不搞“一刀切”,也禁止大拆大建。

  15年来,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两大前置性工程为“先手棋”,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断深化:

  2003年至2007年示范引领,1万多个建制村推进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等;

  2008年至2012年整体推进,以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并制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推动环境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2013年以来深化提升,攻坚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并首次提出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

  多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工作各有侧重,但省委抓人居环境改善的决心不变、信心不变、初心不变。

  这个初心,便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多次强调的“农民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广大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正因此,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夯实,农民改善村庄环境的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厕所革命、劣Ⅴ类水剿灭战、垃圾革命、畜牧业转型升级等工程相继实施,乡村人居环境领先全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东海之滨,钱江之畔,万千美丽乡村,已然生机勃勃。

  在金衢盆地中,曾因水晶加工导致全县九成河流污染的浦江,于2013年打响全省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枪,推进河道清理和清洁农村行动。如今,穿行城乡,但见洗去污垢的浦江展露出清丽本色,境内51条支流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每条河流都可游泳。

  在浙南群山里,龙泉溪头村房屋破败、河道污染、阔叶林破坏严重。近年来,村民从打扫干净院子、清理垃圾开始,一点点改变家乡的环境,将护河、护鱼、护溪石写进村规民约……美丽环境吸引了9个国家11位知名建筑设计师齐聚,在绿水青山间留下了16幢奇思妙想的竹建筑。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74%的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天蓝、地净、水清,绘就万千乡村美丽底色。村庄整治建设被农村居民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绿色引领,美丽经济风生水起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是推动生态省建设的有效载体,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2004年7月26日习近平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呜——”汽笛声传来,安吉鲁家村里的小火车又载着一批游客出发了,一路是翠绿的竹林、盛放的鲜花以及各类休闲旅游设施。

  回望过去的鲁家村,村民几乎都外出打工,村庄空心了,农田、山林日渐荒废。可最近几年来,这个被村民戏称为“山不够高、树不够茂”的普通村庄,实现了“三级跳”:2011年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2013年起发展家庭农场,18家农场将整个村庄串联成一个大景区;2017年7月,成为国家首批15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之一。村集体资产从2011年的负债上百万元增长至如今的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1.9万多元增长至2017年的3.5万多元。

  鲁家村的变迁,是浙江近年来以“千万工程”为引领、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也是我省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04年7月26日,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习近平欣喜地说,不少地方把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与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不仅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点的山乡村寨、海岛渔村、水乡新村,而且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他强调,实施这项工程推动了环境整治,推进了生态建设,发展了特色经济,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发挥了“生态工程”的作用。

  15年来,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浙江上下接续努力、持续深化,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统一起来,着力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动万千乡村走上振兴之路。

  坐落在钱江源头的开化龙门村,曾经垃圾满地,随处可见露天厕所和简易猪栏,“吃粮靠救济,穿衣靠养猪,用钱靠砍树”。10余年前,龙门村痛定思痛,不断美化村庄环境,在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走出特色,如今这里“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村民感叹:“以前一辈子看到的人,都没有如今一年看到的多。”

  距离县城约9公里的云和高胥村,在村庄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及时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从一个以种植食用菌为主的小山村,变身为直面全球市场的“淘宝村”:以当地主导的木质玩具产业为依托,发展出60余家网店,年销售额突破1.3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项“生态工程”,“千万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众多村庄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也形成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美丽业态蓬勃发展。从“卖山林”到“卖生态”,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各类产业在乡村不断涌现,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美丽经济风生水起。

  村庄活力得到激发。各村纷纷以土地、资产入股等形式发展美丽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年收入1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从2016年的6920个下降到如今的1867个,农村经济活力如泉水涌流。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底,浙江在全国率先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201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56元,连续33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家乐接待游客3.4亿人次、增长21.6%,营业总收入353.8亿元、增长20.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06.2亿元、增长27.8%,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1.64万个、建制村覆盖率60%。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2015年5月在舟山新建社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一部分是吸收了浙江的经验。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

  对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前列的浙江来说,这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期待。

  统筹城乡,拥抱乡村美好生活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有效抓手、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要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

  ——2006年8月习近平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15年时光流转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万工程”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版本不断升级,内涵也不断丰富——

  2010年,在总结安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浙江制定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2.0版。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号召。浙江按照建设“美丽中国”新要求,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3.0版本。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进一步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作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新决策: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000个,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4.0版本。

  今年年初,浙江又提出实施创建千个乡村振兴精品村、万个美丽乡村景区村的“新千万工程”。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给浙江乡村带来全新气象——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乡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均等的公共服务以及更多的发展机遇。

  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提出,要把“千万工程”作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通过增强统筹城乡中的规划意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在省委、省政府的持续推动下,深化“千万工程”已成为浙江促进城乡融合的“牛鼻子”、推动乡村振兴的龙头工程。

  一幅城乡统筹的美好画卷,已铺陈在人们眼前: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动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在服务中心延伸集成,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把“四好”农村路、万里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今天的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到2.054∶1,成为全国城乡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

  乡村的美好生活,在科学系统的规划中呈现出来。多年来,我省坚持规划引领,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确定200个省级中心镇、4000个中心村和1.6万个保留一般村,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为骨架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同时,先后开展6批259个重点村、1284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一大批濒临消亡的古村落重放光彩,一座座各具体特色村庄变身“网红”,田园风貌、乡土建筑与自然山水实现和谐相融。

  乡村的美好生活,既要有物质的富裕,也要有精神的丰盈。我省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现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916家,推动家规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深度发掘农耕文明、乡村传统、特色文化、民族风情,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形成,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的美好家园、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

  近日,我省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开启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征程:到2020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广大农村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高水平推进;到2035年,乡村振兴目标基本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体农民共同富裕高标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实现。放眼未来,浙江干部群众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冲刺。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