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从下姜,我们读出了什么——下姜村蹲点记·启示篇

2018-04-03 09:56  来源:浙江在线 

  再读下姜

  下姜,来了很多次。每次读下姜,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下姜七天,我们遇见乡野的芬芳,遇见阳光的明媚;遇见农家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遇见农民客厅里往来的客流;遇见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遇见乡村振兴的梦想……

  习近平同志曾在下姜说,“下姜村的发展,就好像一滴水,折射出全省农村发展的整体状况。”

  今天,面对这滴水,我们读到了什么,社会又能读出什么?这是下姜蹲点七日之后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思索。

  从下姜读出情怀

  春天的下姜,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人们来下姜,想读的、必读的,应是那份“人民的情怀”。

  这情怀是务实。多次到下姜实地考察、座谈回信,帮助村民建沼气池,推荐村民种黄栀花,安排科技特派员,与村干部恳谈,嘱托他们做“四种人”……在习近平同志和下姜村民之间,太多故事传为佳话,传递出深厚的人民情怀。

  这情怀是尊重。村民和村干部反复描述这样的场景——当年,村民端茶水却洒到了习近平同志身上,临走他主动安抚村民并与其合影;村干部汇报坐到了后排,他主动招呼坐到前排;记者抢拍镜头差点踩到庄稼,他连忙制止……点滴细节,绘出党群连心的生动图景,折射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情怀。

  这情怀是牵挂。习近平同志多次写信吐露心声,表达对村民的惦念。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之后,2007年他仍然在百忙之中来信:“日前中央决定调我到上海任职,因时间紧,未能再次前往看一看并与村民朋友们话别,甚为遗憾和牵挂……”一个村庄,在他心目中地位如此之重,令人动容。

  这情怀是不变。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底的牵挂。“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关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作过一系列深刻论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下姜,便是其中的见证者之一。

  这情怀最动容。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该怎样书写“人民的情怀”?下姜这本“书”,值得深读。

  在新征程豪情迈越之际,共产党人都应该好好体味那一份忠贞不渝的人民情怀,为人民幸福而努力地工作,以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过上更好日子。

  从下姜读出变化

  凤林港的溪水欢快吟唱。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整个中国发生历史性变革,而我们愿意以下姜这朵浪花之变,映射这大时代的洪流。

  这变化,变在器物。房子变了,河道变了,马路变了,山川变了。

  这变化,变在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产业形态逐步升级,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这变化,更是变在人。

  马克思曾说,理想的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人之变,让我们在下姜遇见更加自信的中国农民——

  中国的农民,数千年来被称为“离地面最近的人”。他们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习惯了沉默寡言,习惯了安于现状。但时代的洗礼,让下姜人不一样了。从传统耕作、物资匮乏、封闭保守中解放出来,下姜人往日佝偻的腰背挺直了,往日羞涩的笑脸自信了,往日黝黑的皮肤红润了。开民宿、玩电商,卖咖啡、搞文创,曾经的随遇而安变成勇敢追梦。

  这变化,以下姜人的全面发展,注解着中国农民命运的史诗之变!

  变化让人欣慰。同样值得记取的,还有这变化背后的实践逻辑和制度力量。

  下姜之变,贯穿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三农”思想的实践伟力。正是习近平同志的指引,让下姜人凿开贫困的坚壁,拓展致富的大道。正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今天的下姜尝到绿色的“甜头”,也更加坚定了广大农民跟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决心。

  下姜之变,见证的是精准扶贫的中国优势。下姜为什么能?有人说,主要是靠各级党委、政府扶持。毋庸讳言,下姜从这方面受益匪浅。但是,这不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吗?正由于此,一个个“下姜”才可以与新时代共前进而不是被遗忘。大力扶持乡村发展,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应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最执着的追求。

  从下姜读出机遇

  新时代一声春雷,乡村振兴的号角,正在广袤田野吹响。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十九大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道出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心底最深沉的呼喊!

  下姜的机遇,正是这一国家战略催生的机遇,也是自身累积出来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机遇。

  有一种声音,认为下姜的繁荣是“堆砌”出来的。他们难以理解,下姜山高路远、偏居浙西,怎么就能吸引游客,怎么就走向了繁荣?确实,不到下姜去走走,不到沃野千里去瞧瞧,你不会知道浙江乃至中国的乡村正生发怎样的时代伟力,也感受不到下姜澎湃的内生动力——

  淳安,2017年高达1700万人次的游客体量,一半勾留在乡村;依托于富庶的长三角和千岛湖这个“黄金旅游胜地”,去年近17万人次游客走进下姜,近3万人次留宿过夜;这些游客大多自发而来,精品民宿供不应求是常态,普通民宿客流涌动不稀奇;发展民宿,经营餐饮,村民营收多则八十万元,少则两三万元;连年近七十的姜祖海老两口,4个房间,简单打点,一年也有三万元收入……

  这机遇,正是时代大潮所造就。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带来的“旅游经济红利”,城市化高歌猛进带来的“城市人口红利”,浙江乡村在习近平同志的部署下率先开局、开花、结果的“先行先试红利”,给了浙江乡村最有力的馈赠。看不清这一点,就难以理解“下姜现象”。

  这机遇,已推动城与乡的交融。越来越多年轻人感受到下姜蕴藏的广阔商机,感受到新乡村时代迎面而来。大批游客走进下姜,更多的农创客、农二代走进下姜。空心化的乡村正在遁去,热闹的乡村正在回归。

  这机遇,还应该叫醒更多的人。我们愿意把这机遇捧出,把这令人振奋的势头描绘出,去感召那些在乡村边缘观望徘徊的人。愿我们共乘乡村振兴的机遇快车,共抵美好生活新彼岸!

  从下姜读出挑战

  下姜,不是没有挑战。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实现这个目标,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还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读懂下姜的挑战,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

  怎样按照村庄资源、禀赋、容量先行做好规划?怎样激发出农民创业创富的主体性、积极性?这些都是为长远谋必须解决的问题。

  怎样融合一二三产?怎样让游客留下,有地方消费,钱花得出去?观光旅游亟需向休闲旅游升级,这事关农民对农村发展的信心。

  怎样实现“一片富”到“全面富”?全村两百多户,民宿只有23户。精品民宿如何增加,普通民宿如何提升,更多的农户如何增收?富民,是另一篇大文章。

  各种新机遇,各种新业态,亟须有人带头示范,引领农民干。人才的缺失,是“隐形的痛”。

  下姜风景秀丽。吃上生态饭后,含“金”量如何提升?“两山”文章还需做得更足。

  耕读传家,是浙江乡村的悠远传统。如何满足村民日益增强的文化需求,让村民不因物质的丰盛而失去幸福的方向?这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面对挑战,怎么办?

  “千难万难,在共产党员面前都不难!”这是我们在下姜听到的最有正能量的话。当年,习近平同志恳切嘱托村干部做“四种人”。下姜的党员没有忘记这句话。“四种人”,写在村头,写在党员心中,也写在百姓的期盼中。

  应对挑战,做好“四种人”。实践证明,农村凡是搞得好的,都有一个有坚强战斗力、组织力的基层党组织;相反,如果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这个村就很难有起色,缺少生机。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堡垒,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

  应对挑战,牢记教诲。习近平同志曾在下姜留下经典语句,比如“干部不为民办事是不行的”,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小事”,“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等等。这些嘱托饱含价值观和方法论,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应对挑战,与时俱进。时代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贯彻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五位一体”建设和党建,乡村振兴之路就能稳扎稳打,越走越宽!

  从下姜读出未来

  草长莺飞之中,我们告别下姜。与此同时,“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正式出炉。

  这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起跑之际浙江的又一招先手棋,是浙江不负习近平总书记让更多农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嘱托,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的惦念,率先耕种乡村振兴“试验田”的担当。

  下姜的未来,寄寓于这张蓝图之中。这份规划,将下姜的发展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之下,推动下姜和周边区域抱团振兴。这将为提升乡村振兴的统筹性协调性规划性,作出浙江探索。

  下姜的未来,将放大到一片区域。“一处美”将变成“一片美”“全域美”。耕好了这片乡村振兴的试验田,浙江将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下姜七日,重温下姜的过往,见证下姜的奋进,憧憬下姜的梦想。沿着乡村振兴的机遇之路,下姜必能遇见美好明天。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浙江是“红船精神”发源地,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饱含深情,浙江不能辜负。惟有踏上征程,砥砺奋进,实干筑梦,奔向未来!

  (执笔 浙江在线记者 吴雅茗 王玉宝)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