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关系

2018-03-30 12:39  来源:浙江在线 江赛 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乡村振兴最根本的问题是经济振兴,必须形成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彻底打破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发挥出向心合力作用。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要看到,目前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滞后点。改革开放将近40年来,我国城市全面推行了改革,城市发展成效显著。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农业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凸显了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同时也是全面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难点。补齐这块短板,解决好难点弱点,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并提出全面系统和根本性解决的方案及路径,全面提升农业及农村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实现全国所有农民的小康愿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城镇化阶段,截至2017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但是总体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城乡之间不平衡发展问题比较突出。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一个重要支撑和体现。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举措。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意义。从历史角度看,它是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过去,谋划未来,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出了乡村发展的新要求、新蓝图;从理论角度看,它是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市场主导体制,系统解决市场化问题的重要抓手;从实践角度看,它是呼应老百姓新期待,是以人民为中心,把农业产业搞好,把农村保护建设好,把农民发展需求服务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途径。

  其次要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最根本的问题是经济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5个方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是关键,生态宜居是前提,乡风文明是灵魂,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根本。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影响显著加强,并日益由外部和表层进入内部和深层。城乡之间相互渗透,资源、要素、产权交叉重组关系也日益强化,特色小镇城乡融合发展有了新的增长点。构建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新的体制机制。乡村振兴通过完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生态体系。一方面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业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可以推动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取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且对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深刻理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第一,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目前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发达国家一般低于10%。我国农村户均8.9亩地,目前达到50亩以上的农户,全国只有350万。如果我们要达到100亩的适度规模,还有相当的农户要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发展就是农业的工业化、产业化、规模化。这一过程是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可以被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要让城市中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成为市民,就需要通过发展小城镇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就地市民化。因此衡量我国城镇化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是否带动了乡村发展,是否成功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并成功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散的村落不适宜规模生产,农业的现代化会使得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发生改变,会带来大规模的农村土地整理,使土地更集中,生活更集中。农村土地整理改变了农村原来土地和村落分散分布的状况。这就为农村大量增添公共基础设施提供了条件。也为城镇化的发展腾出了土地的空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可以使那些符合条件并具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户籍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那些不愿意在大城市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可以在小城镇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使他们更加稳定地在就业所在地就业、居住、生活。这样的结果可以使我国经济的空间分布与人口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这恰恰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产业振兴的催化剂。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可以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产城融合发展态势,有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大中小城市和乡村产业资源要素的流动和融合,实现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共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缩小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必须依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从农民收入构成看,我国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已经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的空间不大,必须靠非农产业来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支撑,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科技产业。因此,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城镇化战略来带动和支撑。纵观全球农业,发达国家都有一批大型农业企业引领。我国农业企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主体。目前全国有35万家农业化产业企业,其中有13万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9.7万亿元,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三分之二以上;20强奶业企业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各类产业化辐射带动农户1.27亿,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年户均增收3493元。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下,农业企业将迎来更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在实施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中,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引领小农户共享发展成果中发挥带动作用。农业企业成了产业兴旺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激活一片区域,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能够吸引和集聚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高地,解决乡村产业空心化问题;能够进一步强化农村软硬件支撑,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城镇和乡村的发展。

  第三,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融合剂。实现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新型城镇化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乡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0个左右的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城市群内部通过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引领和支撑,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是由城市群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决定的。目前,我国城市群已经聚集了全国75%左右的城镇常住人口,生产了占全国88%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不仅如此,我国城市群常住人口的数量还在持续上升,预计我国今后85%左右的城镇人口,将分布在这些城市群地区。因此,只要城市群地区不同城市和城镇之间协调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格局也就相应形成了。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内容主要是两句话,一句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另一句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句话都放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来阐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而准确的把握。说明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性,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作用。城镇化战略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必须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坚持优化城镇化战略格局,坚持提高城镇化质量,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促进中国发展的“牛鼻子”作用。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两者不是非此即彼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也不是要否定城镇化,不是要抑制城镇化。现在城镇化率接近60%,今后城镇化发展可能不会像过去那么快速。虽然农村人口向外转移趋势还会继续,但会放缓。回到县乡一级农村的人会越来越多。现在乡村人口如果过度流失,乡村会出现衰败现象。所以我们一方面不能等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后再来建设乡村;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现在乡村常驻人口还有6亿,这些人的收入、居住都需要改善,只有坚持正确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使两者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中健康发展,我国的发展质量才能真正提高。(文/科赛集团总裁 江赛)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