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为村干部评分。
近日,绍兴嵊州市面向全市村(社)干部推出了“履职指数”考评,数字化精准考量村干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实绩,让那些工作上虽不犯大错,但在干事创业上不作为的村(社)干部受到处罚。目前,已有65名村(社)干部因不作为而被停职或免职,其中,30名是村(社)主职干部。
当了20多年的老书记被免职
在去年初村(社)组织换届前,嵊州市就出台了《村主职干部考核管理意见》,为村(社)干部履职亮明“红绿灯”。新任村(社)干部上任后,该市开展“走马上任一百天”活动,督促新一届村(社)干部干事创业快上手。后来,又对《意见》作了补充,专门制定了村(社)干部履职20项条款。
距“履职指数”考评推进已有2个多月,一乡镇负责村(社)主职干部考核工作的同志告诉杭州日报记者,考评工作推进以来,特别是一部分不作为的村(社)干部被停、免职之后,感觉到不管是召开会议还是中心工作推进的执行力度都有明显提升。“虽然没有对停、免职的村(社)干部进行通报,但这些消息还是在全镇不胫而走。被停、免职的村(社)干部不但没有不服气地来镇里吵闹,而且那些没有被停、免职的村(社)干部却纷纷跑来打听自己的排名和评价,这足以证明大家对考评的重视。”
这次全镇有数百名村(社)干部接受了履职指数考核,一名从事了20多年村务工作的老书记因不作为被免了职,但让他触动最大的是这名老书记被免职后说的话。
“这名老书记曾是名工作先进,当过市党代表,也当过省党代表,最近这几年可能是躺在了功劳簿上,在履职方面有所懈怠,尤其是在这次环境整治示范村的创建过程中没有作为,迟迟不肯动手,这次测评出来之后就被免职了。”考核工作的同志告诉杭州日报记者,本以为对这名老先进的免职,执行的阻力会很大。没想到的是,这名老书记被叫来谈话之后,异常平静并且主动地接受了这个结果,“我把考评的所有信息、结果都摊开来和他说后,他就主动接受了,他甚至提出,‘对我免职没有问题,作为主职干部我确实没有做到位,但是,我还想带着这项任务(在职时没有积极推进的环境整治工作)去干,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身份,我也要去把工作做好!’”
常年在外做生意的村主任被停职
另一乡镇被停职的一名村主任同样让负责这次村(社)主职干部考核工作的同志感慨万千。
“这名村主任的履职指数虽然偏低,但也不是倒数几名,但我们还是决定对他作停职处理。因为他在外省开了一家包子铺,常年在外面做生意,这难免影响了他的村务工作,我们就是想让最合适的人去做最合适的事。”
当面谈话之后,这名村主任也欣然接受了停职的结果,“停职后,他反思了很多,出乎意外的是,他说他决定把他的那家包子铺转让出去,明年要回老家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村务工作中去。”停职后,这名村主任对村集体事务的关心并没有停,召集了乡贤,募捐了30多万元资金,对村里的老食堂进行维修,并以乡贤集资工作委员会的形式为村里干实事。
“也许,他是出于对本身身份的一种追求,毕竟曾经也是一名村主职干部,现在被停职了,对村里的公共事业不能放弃;也许是带着一种想积极复职的愿望。不管是出于哪种考虑,这次的停职唤起了他的反思。”
“履职考评”怎么考?考什么?
对村(社)干部的停、免职要让人心服口服,必须要有公正、公平的考评方式。
这次对于村(社)干部履职的20条考核条款,明确上班值班有规矩、精力集中有保障、重大村务有掌舵的“三个有”要求,将“未履行书面请假手续或虚报去向信息”“一年累计请假天数超过10天”等纳入履职扣分细则,确保老百姓“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村(社)干部履职20条出台后,嵊州各镇(街)党(工)委成立工作考评组,每月将村(社)干部的量化记录和履职测评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研判。对排位倒数20%的村干部,采取定期警示提醒等形式,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对警示提醒后仍不改正者,给予停职或免职处分。
民意测评对村干部的履职考评来说也特别重要,将“忙于办企业或其他个人事务,不太顾及村级事务”“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不管不顾,没有反馈答复”等村干部履职负面行为特征原汁原味地纳入测评表。
嵊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防止个别乡镇的线办消极打分,要求线办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在《村社干部年度履职化扣分认定表》上签字备案。
记者手记
不干实事的腾出“位” 把最合适的人推上去
“抢凳子”是每个人童年都玩过的游戏,永远比参与人少一张的凳子,让每一名参与者永远保持着危机感和紧迫感。村干部选举3年一换届,选上了之后,很多人以为这张“凳子”没人会抢,只要没有大错,就能稳坐3年。嵊州这次的“村干部履职考评”打破了这份平静。
2016年,诸暨市出台了《关于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实行容错免责的实施意见》,为的是给干部“壮胆”,让想做事的干部放手去干。这次嵊州的“村干部履职考评”则从最基层的村(社)干部抓起,让那些不干实事的干部腾出“位子”,把最合适的人推上去。
嵊州市这次面向全市村(社)干部如此动真格、硬碰硬地考核,并将65名村(社)干部停、免职,让人瞠目更让人敬服!越是基层的干部越是代表着群众眼中党员干部的形象,如此“警示型”的做法,让每一名干部时时保持着危机感和紧迫感,倒逼着干部干事创业、积极而为,而让这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底气源自于公正、公平和公开。这样的做法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