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许斌)初冬的早晨,阳光逐渐驱走清冷。一辆辆满载家具的运输车从湖州城南一村出发,沿着老房林立的小道开出村庄,拐个弯,消失在不远处高楼林立的城南新城。回头看一眼生活了数十年的村庄,村民老李心里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期盼。
今年以来,湖州将住房与居住安全保障列为民生实事项目,结合城中村改造,以“腾”“拆”“修”“控”等方式累计完成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1321幢、49.24万平方米,提前完成省定的三年目标任务。农村危旧房方面,湖州今年排查出的2518户C级、D级农村危房全部腾空,治理改造率达100%。
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湖州人来说,住得安全、安心也是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这也是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农户乐享安居生活
日前,记者走进湖州东林镇星联村居民吴燕丽改造后的新家,眼前是宽敞明亮的大窗、崭新的瓷砖和装饰一新的卧室。吴燕丽说,家传的老房子是70多年前建的,因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但由于一家人生活拮据,无力对老房子进行修缮。
去年,吴燕丽的老房子被鉴定为D级危房,纳入东林镇危旧房改造范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吴燕丽顺利申请到困难户危房改造补贴,将原来的平房拆掉,在原址建起了新居,今年年初,新房全部装修完毕。“我和老公住一间,女儿住一间。住上新房,心里终于踏实了。”吴燕丽笑着说。
与吴燕丽新房差不多的是,在吴兴区慈感寺68号,改造后的平房焕然一新,房前屋后道路平整,室内窗明几净。房主程招喜说,祖辈留下来的农房是砖木结构,改造前墙体剥落、陈旧不堪,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是当地街道补贴的改造资金,让他家有能力对危旧房进行重建。
吴燕丽和程招喜两个家庭,都是湖州市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的受益者。今年以来,湖州全面摸清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底数,不断加大救助力度,优先解决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和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根据农村危旧房的房屋性质等情况,创新改造方式,开展差异化整治。”湖州市建设局村镇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一户多宅的违法建筑坚决依法依规拆除,对在拆迁计划内的加快拆迁统筹安置,对可结合农整等其他项目渠道的实施整合,对列入国土部门地质灾害解危计划的加快解危搬迁,因户施策、分门别类地开展解危工作。截至目前,湖州全市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开工605户,竣工537户,让他们乐享“安居”生活。
城镇危房成片改造
宽阔的中轴线、标准化的物业管理、高档大气的楼房……眼前的长兴县太湖街道新塘彭城村安置小区,一切都是新的。搬进新家不久的陆森荣告诉记者,新塘彭城村原先存在着危旧房较多、治安形势严峻、村民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陆森荣一家也曾对房屋进行加层出租,结果收入增加了没多少,反而让住房变成了危房。
今年,在拆违36.5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太湖街道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危房治理上面。围绕D级危旧房必改、违法危旧房必拆、C级危旧房自愿改造的思路,太湖街道结合城中村改造共腾空325栋,拆除310栋危旧房,拆除危旧厂房28栋。在“治危”行动中,陆森荣的危旧老房被拆除。“以前还担心儿子婚房没着落,现在不仅解决了我的住房问题,也解决了我们一家子的问题。”如今,陆森荣一家四口人搬进了新建的安置小区,迎来了全新的生活。
和陆森荣一样,太湖街道的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危房治理带来的幸福感。危房林立的老旧小区被连片拆除,一幢幢高端大气的新住宅拔地而起。“太湖街道变了!”不论是来走亲访友的亲戚,还是久居长兴县太湖边的市民都发出这样的感慨。
危房治理带来的不止是居住环境的变化,企业生产环境也因此改变。太湖街道毗邻太湖,改革开放以来,以生产耐火材料为主的小作坊企业在当地遍地开花,企业厂房不仅手续不全,还属于危旧建筑。1992年,以太湖街道为主要辖地的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部分行政村被纳入“控规”范围,20多年无法建新房,导致危房林立,“一户多宅”现象突出。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危旧厂房已基本拆除完毕,部分厂房正在改建过程中。长兴合丰市政道路设施有限公司的厂房经过改建后已投入生产。公司负责人李爱芳说,其原先的老企业主要生产耐火砖,生产线老旧,产品落后,年产值不足200万元。由于环保不过关,又属于低小散,在街道组织的危旧房治理改造中,被依法拆除改造。如今在街道帮助下,企业投入资金转型升级,改造新建厂房3000平方米,引进先进生产线。投产半年来,产值达2000多万元,利润400多万元,产品半数远销海外。
目前,湖州已鉴定D级城乡危旧房全面“解危”。治危,让这座以湖为名的城市正翻开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