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浙江又有6个村庄拿下“国字号” 生态美村如何炼成?

2017-11-27 07:21  来源:浙江在线 

timg (4).jpg

  浙江在线11月27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沈晶晶)近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官方网站公布了2017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名单。全国共有116个村庄入选,其中包括浙江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德清县雷甸镇双溪村、丽水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等6个村庄。

  “全国生态文化村”,顾名思义,就是既生态优美,又有文化渊源的村庄!乍看浙江这6村,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提出地余村,有近年来浙江生态建设文明典型的堰头村,也有历史文化古村斯宅村、大陈村、新光村,还有此前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的双溪村,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生态治理与历史文化建设协调,对于别的村庄有何可借鉴之处?

1511681247(1).png

  诸暨东白湖镇斯宅村

  斯宅村建在山麓狭长地带,地势东高西低,群山环抱,层峦叠嶂,作为陈蔡水库的源头之一的上林溪由东向西穿村而过,湿地环境良好。村里依托当地生态优势,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在上林溪边投资建设了樱花主题公园,每到花季,樱花映着溪水,风景独好。

  此外,斯宅村也是全国最大的斯姓聚居地。斯姓自唐至今已50余世,历1100余年,孝义文化源远流长。至今,村内完整保存清代古民居建筑14处,且单位建筑面积均在300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到12500平方米。

timg.jpg

  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斯宅村在保存原有村落风貌的同时,先后修复明清古建筑千柱屋、发祥居、小洋楼、华国公别墅和下门前畈屋等10余处古建筑,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有效集中处理,采用异地搬迁、立面改造和整体拆除的方式,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进行整修。

  此外,村里还投资130余万元新建一条从斯民桥至千柱屋2公里长的游步道。游步道依山傍水,局部结合水上园路,鹅卵石的镶嵌,仿古木的护栏,不仅很好地将村内樱花公园、千柱屋景区和裕昌号民间艺术馆等主要景点串联在一起,本身也成了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1487338626785641.jpg

  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

  走进浦江新光村,犹如走进一座古建筑历史博物馆。新光村俗称廿五都朱宅新屋,直通建德、桐庐、富阳至杭州,是浦江的西大门。村里现存古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民居140余间。其中,灵岩古庄园,始建于270年前,共20多幢、200余间,总面积两万余平方米,品质、品位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1487338616485353.jpg

  新光村与生态的故事,是从整治水晶污染开始的。曾经,这里的老宅子沦为水晶加工作坊,打磨水晶的声音刺耳喧嚣,污水肆意横流。2013年,浦江启动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关停两万余家水晶小作坊,重整老宅,发展乡村旅游业。

1487338637069569.jpg

  如今,当年村里日夜充斥的水晶打磨声和牛奶般的加工废水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空气、秀丽山水。廿玖间里也多了一群青年创客,引进地质科普、树皮画、糖果糕点、雕刻传承等30多个特色项目,使美景与创意、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碰撞和融合。新光村也渐渐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00300193711_3547c1b8.jpg

  德清县雷甸镇双溪村

  走进浙北的这个小村,清澈的如双港穿村而过,乡间小道平坦干净,农家院落整洁美丽……

  近年来,双溪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庭院绿化,全村绿化种植面积1465亩,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擦亮乡村底色。

1511681665(1).png

  同时,村里还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文化培育,将风俗文化融入村庄建设中,兴建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乡村亮舞台、文化礼堂,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两届村落文化节和十二届雷甸枇杷文化节,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文明程度同步提升,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景象。

  为推进生态文化宣传深入,德清还组织成立了县级生态文化协会,以生态文化馆为特色的宣传教育基地日趋完备,湿地文化、花文化、竹木加工文化日益繁荣。

timg (2).jpg

  丽水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

  堰头村有林地面积78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77.2%,森林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文化景观,是“中国摄影之乡”的创作基地、省级特色小镇“古堰画乡小镇”的核心区域。

timg (1).jpg

  今年,在丽水提出“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后,堰头村村委将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参与森林人家特色村建设,先后发动村民进行花样农家、义务植树等绿化美化活动。村庄更加整洁,环境更加美丽,空气也更清新了。据了解,堰头村已经荣获了“浙江省文明村”“生态文化基地”“森林人家特色村”“丽水市美丽乡村”和“养生乡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1511680434(1).png

  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

  大陈村,有着“江南第一古村落”的美誉。明朝永乐初年,徽州汪氏迁到此地,后经300多年苦心经营,人丁逐渐兴旺,并创建了一个以徽派建筑为主的古村落。目前,村里拥有古祠堂、古楼阁、古民宅、古街巷等数10处古建筑。其中,汪氏宗祠、文昌阁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十九处古代民居建筑为江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该村积极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弘扬村歌文化,《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唱响全国,大陈村也因此荣获中国村歌发祥地称号。此外,“麻糍文化节”“十月十麻糍节”也已入编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412052106157826.jpg

  除了历史文化保护挖掘外,大陈村还十分注重生态建设,依托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重点开展绿化美化家园工作,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着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大陈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有限公司,已投资5000多万元,对古村落进行了整体修缮提升。

1511682084(1).png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

  走进村,三面青山环绕,入眼皆是美景。曾经,青灰的山石是余村最重要的创富资源,采石企业让村庄经济独领风骚十余年。曾经,余村也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人与自然“失调”,采石矿坑成为山间疮疤。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M000506CggSBFjbFTaAczFOAAB-cBRsSZ8314.jpg

  安吉小山村,迎来最美转身。12年来,余村人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绿水青山。村民们不在山上使用农药,家家户户截污纳管,从山上到村口,10余名工作人员负责余村溪保洁,容不得一点污水和垃圾。从“靠山吃山”变成“养山富山”,这里逐渐走出了一条“绿富美”的新路子。

  全村从事生态旅游的村民人数从2005年的28人增长到近400人,2016年来余村旅游的人数超过30万人次,休闲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人们精心保护的山水资源显现出美丽的经济价值,绿色生态的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