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英雄事迹”值得中美人民铭记 人间真爱永远在传唱

2017-11-06 16:47  来源:处州晚报 记者 蓝倞 文 兰雷伟 图

  农民画家在村口白墙上描绘营救事件。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如今,丽水军民救援美国飞行员的英勇事迹已经过去75年了,当事人已经纷纷离去,但记者在采访中,却始终感觉到,这份生死之交的情谊,在下一代,下下代,甚至在更多的中美人民的心中生着根,发着芽。

  重访美军飞机坠毁处

  痕迹犹在英雄事迹代代传

  在柘岱口乡北洋村(现五星村)村监会主任黄帮明的家中,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留着一些飞机上的部件。

  这些飞机部件与工具,和75年前的模样也已大不一样,刻有“USA”等字母的管子钳已有了锈迹,铁制的标尺刻度也模糊了,黑色的接收器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放在另一个房间里的飞机轴承也已是锈迹斑斑。

  黄帮明接着将记者带到了北洋村的老村委,在这幢老房子阁楼上的一张长椅子下有块铁板。“这块铁板应该是飞机门上的,因为怕丢失,我们特意用椅子遮挡了下。90年来的时候,美国人想要带回国,可惜太重了带不走,我们就帮着存在这里了,也许他们的后代还会再回来,到时候能看看。”

  黄帮明说,虽然这些飞机部件与工具已经不复当年,从使用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价值,可对于北洋村来说,是记忆的验证。

  在黄帮明的带领下,记者开始寻访大坞山的2号轰炸机坠毁处。前往山上的小路由于人迹罕至早已被杂草占领,只能依稀看到山路的痕迹。

  手拿树棍作拐杖,踩过枯枝与碎石,一路向上,大约15分钟,便来到了一块空地,和一旁郁郁葱葱的小树林相比,这块空地显得很“孤独”。黄帮明说,这就是当初为了将遇难的飞行员搬运下山而开辟出来的小坪,空地一旁就是飞机坠毁的地方。

  记者站在小坪上,听着黄帮明讲述当初救护飞行员的故事。虽然这里已完全没有当年的痕迹,但当初北洋村淳朴的村民们救助美军飞行员的景象似乎就在眼前。

  “这个故事,我们会一直传下去的,我们村、我们乡的大人、孩子,从小都听着这个故事长大。”黄帮明自豪地说。

  救人者的后代

  为先辈自豪延续助人好家风

  自豪,是每一位村民接受记者采访时,写在脸上的表情。这些村民们或亲人参与过救援,或听着救援的故事长大,热心助人,团结一致,成为一种村风和家风在北洋村和湖岱口村延续。

  西畈乡湖岱口村刘芳桥的孙子刘光宁与曾孙刘祖飞都是听着刘芳桥的故事长大的,在他们家里,记者见到了专门的书房,收藏着与当年救援有关的资料。获救飞行员后人赠送的杂志里记录了美国从官方到民间,对1942年营救事件的高度认可和评价,以及后人的情况;沉甸甸的,写着中文感谢,和英文签名的牌子;明尼苏达荣誉公民、罗切斯特市荣誉市民和人类服务杰出奖的证书;刘芳桥老人美国之行的照片……刘家人会时不时将这些东西拿出来看看,边看边和年轻一辈讲讲刘芳桥1942年与一个美国飞行员结下的深厚情谊。

  33岁的刘祖飞有两个儿子,在他看来,要把太爷爷的开朗乐观传承下去。“说实话,挺自豪的。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会把助人为乐的好家风继续传承下去。”“我们村是远近出了名的团结互助村。以前穷苦的时候,谁家办个红白喜事大家都把自己的粮食、蔬菜拿出来给东家。老人生病要送医院,大家有车的接送,有钱的凑钱。”

  走进坑西自然村黄志春家里,厅堂墙上挂着父亲黄雄忠与美军飞行员合影的照片。父亲是地下党,当年营救美军飞行员的事也深深影响了他。黄志春1985年入党,当了九届村干部,为村里服务了近30年,在他任村支部书记期间,村里开田造地、兴修水利、整地开路,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

  制版画、画墙绘

  后辈们记录中美友谊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西畈乡中心小学的小朋友们还曾用版画艺术再现了1942年丽水遂昌军民营救美军飞行员的真实故事。

  西畈乡中心小学的美术老师汪优斌向记者展示了孩子们的作品,坠落的飞机,戴着飞行帽的大个子美军飞行员,丽水遂昌村民炖鸡给飞行员吃……学生们仔细地刻印着,生动地还原当时的画面。

  “我们的小朋友们其实都知道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这段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故事非常感人,父老乡亲们在极为危险的情况下仍然舍身营救护送美军飞行员。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值得被宣扬,这段珍贵的中美友谊值得被铭记。西畈是版画之乡,我们让学生用版画的形式记录身边的历史故事,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刻得特别认真。”汪优斌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西畈乡著名的农民画家杨昌仪也创作了相同题材的画作。西畈乡湖岱口村有一面白墙,杨昌仪心中一直藏着在上面作画的念头:“二战时期,我们遂昌乡亲曾营救美国飞行员,这段故事已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抗战历史,也充分印证了中美人民的国际友谊,我把这个故事画在西畈乡湖岱口村的白墙上,除了为村里添彩之外,更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大爱无国界的故事,也向更多讲述了中美之间的友好历史。”

  杨昌仪的画中,有碧绿的崇山峻岭,有坠落的飞机,有彩色的降落伞,还有手拉手的飞行员与朴素的农民,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演绎着救援的紧张与友谊的延续。

  附件:专访12号机飞行员之子吉姆·鲍尔: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恩人

  美国的飞行员后代也没有忘记中国恩人。在采访期间,记者得到一个消息,12号机飞行员威廉·鲍尔之子吉姆·鲍尔在北京有一个短暂的行程。刻不容缓,预约好了吉姆的采访时间,晚报记者远赴北京,对这位来自美国的飞行员后裔进行了专访。

  10月24日上午11点,记者准时见到了吉姆和他的夫人。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两人都穿着杜立特行动75周年的纪念文化衫,他们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这件衣服:正面是杜立特行动的一个标志画面——一架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舰桥起飞,上面印有空袭东京的英文。衣服背面则印上了16架轰炸机机组成员的名单。吉姆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我参加今年杜立特行动75周年纪念时买的,得知这次采访,特地带了出来。”

  吉姆为采访准备了许多资料,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当年他是在书本中看到杜立特行动的,而且意外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名字,父亲是一名英雄飞行员。他的父亲将在中国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他,父亲特别感谢中国人民的大义之举。“我也很感谢,没有中国人的帮助,也就没有我了,也没有我们今天的对话了。”吉姆认真地说。

  当年中国老百姓救援美军飞行员之后,遭遇了包括细菌战在内的报复性打击,死伤惨重,吉姆对这段历史非常了解。在采访中,他不住地告诉记者:“太感谢了,中国人太勇敢了,我非常感激和佩服。”

  吉姆告诉记者,杜立特行动中的飞行员子女们也成立了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在丽水遂昌坠落的3号机组成员的几位后代也是协会成员。无论是父亲辈的聚会,还是后代们的聚会上,大家都会讨论当年的救援行动,并对中国恩人充满感激。

  记者还了解到,这是吉姆夫妇第一次来到中国,由于父亲的原因,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尽管还没有去父亲当年获救的浙江,但是他非常向往。“明年如果有机会,我们希望能去当地看一看。我们想去看看那片土地,向恩人们的后代致敬。”吉姆对遂昌心向往之。

  一小时的采访很快结束,记者与吉姆告别时,我们约定,希望明年能在丽水遂昌见。

  战争是残酷的,而当年结下的友情,时至今日仍在温暖着我们。战争年代开启的中美民间交往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友谊正在在新一代人身上得到延续。

编辑:谢劼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