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通讯员 李鹏 董华根) 腹腔镜微创手术从无到有,科室高难度手术量每年突破200例,实现科研项目数新丰收……3年来,嘉兴市海盐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面貌一新。
这家县级医院的改变,得益于我省倾力打造的“325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3年,该院普外一科副主任医师于洪武入选首期浙江省医坛新秀培养计划。作为海盐县医生队伍中唯一一位入选该培养计划的医生,他带领团队分赴省级医院学习实践,除临床业务得到提升之外,团队的多个项目分获县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
在浙江,基层医院有了“高精尖”人才和技术并非新鲜事。记者从省卫计委获悉,根据“325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我省拟培养30名领军人才、200名创新人才和500名医坛新秀。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市、县级医院也有了本土高层次人才。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共选拔产生18位领军人才、154位创新人才和270位医坛新秀。其中,270位医坛新秀中,62%产生于全省各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这些本土高层次人才将补齐基层医院的多类短板。省卫计委人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高层次人才并不代表脱离基层。高是指能力高,发挥作用的平台高。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应该辐射到团队建设和学科引领中,尤其发挥对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引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稳步推进,我省卫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从“输血”变为“输血”与“造血”并重。
今年以来,省立同德医院与杭州市余杭区签订协议,首期医坛新秀、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刘兰英每周都会组织余杭区所有精神卫生科医生到医院查房、培训。“我向他们普及精神卫生问题的早期干预,希望这些国际前沿的学术知识也能助力他们成长。”此外,刘兰英每个月都会到医院定点帮扶的医疗机构坐诊、教学,新技术、新知识也随之下沉到基层。
高层次人才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新激励,我省选拔卫生高层次人才的门槛也趋向多元化。记者了解到,“325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课题,注重向临床倾斜、向基层倾斜、向优秀青年人才倾斜。
几年来,我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尚在培养期内的领军人才已有3人获选浙江省特级专家称号。66名通过期满考核的创新人才与培养前相比,年人均门诊人次增加36.8%,手术台次增加77.1%,收治住院病人增加55.5%,抢救疑难危重病人增加6.4%。130位通过期满考核的首期医坛新秀共发表论文789篇,其中SCI文章344篇;主持科研项目23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科技奖励101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的有18项;发明各项专利技术6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