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14:06,钟光明先生来电:我是研究钱塘江大桥的,发表过两百万字钱塘江大桥研究文章。9月26日是钱江一桥80周年纪念日,我这里有些照片是没有发表过的,你们需不需要?
昨晚,夜幕降临,钱塘江大桥华灯初上。
钟光明先生,65岁,家住新工新村,杭州人,退休前曾任钱塘江大桥纪念馆文史科长。
钟光明介绍他编著的钱塘江大桥史料。
作为老知青,老钟1977年回到杭州,此后一直在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分局工作。1980年至1983年,他还就读了杭大中文系夜大学。
1998年,因为文字功底好,老钟被领导指派参与筹建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全权负责文史工作。当时的老钟对于钱塘江大桥的历史还非常陌生。
“领导让我想尽办法去社会上问,去北京的茅以升基金会找资料,这是我走出去的第一步。”老钟以他的钻研精神,边问边学,渐渐发现了门道,他从上海铁路局、浙江档案馆、杭州铁路分局杭州工务段档案室等地,收集了大量关于钱塘江大桥的资料,还找到了当年负责大桥勘查测量工作的工程师李文骥的女儿李希,从她那里也获得了许多宝贵资料。
老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整理这些资料,到1999年12月14日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开馆时,他一共展出了近200幅历史照片,8000字的文字资料。
“开馆那天,有800多人来看,有单位的,有市民也有游客。”老钟说,从那时候开始,研究钱塘江大桥就成了自己的爱好,他也从中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听说钱塘江上要架桥了,很多银行财团都不相信中国人有这个技术水平,能在这么大风大浪的江上建桥。当时的浙江省建设厅长曾养甫就对外宣传,说已经请了美国驻铁道部的专家华德尔先生来设计,银行财团一听,都愿意出钱了。但是,曾养甫又叫茅以升、罗英赶快设计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钱塘江大桥方案。“茅以升、罗英一共设计了6套方案,跟他们pk,大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老钟说,最后茅以升的方案在实用、经济、美观、符合中国国防要求四个方面完胜美国专家的方案。
1934年的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举行开工典礼。
钱塘江大桥开工之初,大桥工程处全体职员合影。
老钟说,这个日子也是有特殊意义的,“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日,中国人特意选择这个日子,表达热爱和平的愿望……没想到的是,接下来没多久,这个美好愿望就被日本鬼子的铁蹄碾碎。”
开工典礼那天,因为正桥桥墩已经承包给了丹麦的康益洋行来建设,茅以升特意把南北两岸的引桥桥墩交给了中国人自己来建。
“第一个桩打下去的时候,这个丹麦公司就把自己国家的国旗放在上面,还把我们中国的国旗放在了下面,茅以升看到了非常生气,他就找人去让老板赶快把旗帜换了下来。”
行破土动工礼。
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
老钟说,钱塘江大桥的故事实在太多,最著名的当然是日军占领杭州时,茅以升受命炸桥。但是这座桥十分坚固,如果炸药放不对位置就炸不掉桥。茅以升在设计时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形大孔,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接到最后的命令:炸桥。下午5点,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
1937年12月23日,为阻止日军南侵,钱塘江大桥被我方自行炸毁,当时国民政府将这张照片制作成明信片,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抗战的决心。
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在通车的第89天,便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的这句誓言很快实现。自1947年3月由茅以升亲自主持修复以来,钱塘江大桥至今没有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2000年上海铁路局对桥面进行了翻修,老钟有机会看到了埋在路面下的钢梁。“正桥钢梁是英国道门朗公司提供的,引桥钢梁是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我们看到它们钢面上的防锈漆跟新的一样,我都呆掉了……”
钱塘江大桥正桥的钢梁由英国道门朗公司提供,80年了都没有腐朽,表面的防锈漆和新的一样。
老钟退休已经5年,他对钱塘江大桥的研究还在继续。如今,他已经收集的关于钱塘江大桥的照片4000余张,整理文字超过200万字,成为为数不多的钱塘江大桥文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