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嘉兴海盐白洋河环绕明珠振兴产业园区那一段,由于几十家紧固件企业往河里直排锈水,造成该河段水体污染严重,鱼虾灭绝。如今,这条河变身为白洋河湿地公园,鱼翔浅底、绿意盎然。秋高气爽的傍晚,很多市民喜欢在这里散步、休闲。
白洋河的蜕变,是海盐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海盐县环保局获悉,今年1至8月,海盐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231天,优良率95.1%,优良率、优良天数均为全市第一;全县152个劣Ⅴ类小微水体通过县级验收和公示销号的已超四分之三,全域水质实现稳步提升。
大气、水质实现“双优”,是海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蓝天碧水已成为海盐城市发展“底色”。
“海盐蓝”成为城市环境新常态
“今天,海盐天空美得不像话,像画!”“快抬头看看海盐的蓝天,总会让你感动得流泪!”如今,“海盐蓝”已经成为海盐人微信朋友圈中的常驻话题,三天两头会以优雅姿态亮相“刷屏”。
“海盐蓝”的常态化,得益于海盐扎实的治气举措。近年来,海盐县齐抓共管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餐厨油烟、秸秆焚烧、城市扬尘等“五气共治”工作,改善了大气环境,成为“三优海盐”的美丽注脚。
“我们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废气整治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让市民看得见更多的‘海盐蓝’,让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海盐县环保局局长郑彪告诉记者,今年,海盐经济开发区、沈荡镇大气环境整治被列为2017年县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目前,海盐经济开发区17家重点废气排放企业整治完成率达到60%以上,沈荡镇两大行业8家企业已进行了重点整治。
“海盐蓝”也得到了数据的印证。今年1至8月,海盐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231天,优良率95.1%,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优良率、优良天数均为全市第一;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全市最低,同比下降29.3%。“随着治气工程的持续推进,在不久的将来,海盐城市的天空中将会出现更多的‘海盐蓝’。”郑彪说。
“家门口的河”重现勃勃生机蓝天在变美,水质也在提升!
9月的傍晚,凉风习习,海盐县秦山街道欣欣小区居民沈秋叶经过全家浜的河道时感慨颇深。“过去的全家浜,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一到夏天还会散发出臭味,每次我都要快步走过。”沈秋叶说,经过治理后的全家浜,水面上再也没有了杂七杂八的生活垃圾,反而种了许多水生植物,水质变干净了,整个河道“颜值”大大提升了,简直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秦山街道对全家浜采用排污口原位净化、微纳米复氧控藻、水生态系统构建等方式,结合微生物菌种,通过对水生动植物进行定向培育,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目前该河道已告别劣Ⅴ类水。
和全家浜的华丽变身一样,如今在海盐,越来越多的“家门口的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全县152个劣Ⅴ类小微水体通过县级验收和公示销号的已超四分之三。另外,12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继续保持在Ⅳ类水及以上,南北湖水质断面继续保持Ⅱ类水,是嘉兴市唯一的Ⅱ类水断面;千亩荡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7.5%,同比提高12.5%。
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
近年来,海盐县始终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建立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为契机,绿色能源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绿色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态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如今,绿色已融入海盐的“发展基因”之中。
过去的5年,“铁海盐”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优美“蝶变”。记者了解到,通过一手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对紧固件、塑料扣板、废塑造粒等行业进行专项整治,一手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海盐产业结构实现了“动能切换”,核电关联、装备制造、临港工业、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与此同时,海盐还立足高效生态发展现代农业,成功创建了友邦生物肥料、吉能生物质燃料、丰义牧业等10个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建立了稻鱼共养等多种生态内循环模式。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当前海盐县三大产业发展更趋合理,已逐渐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成长点,生产性服务业相组合,初具产业集群特色的现代产业结构。
“当前,我们要坚守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海盐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海盐将全力以赴抓发展,持之以恒优环境,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根植于每一项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