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座大钟的一次“走神”,引发了一群丽水人的集体回忆。这些与大钟交织的故事里,装满了希望,见证了生活。
对过去一往情深,正是因为对未来无比坚定。这些共同交织在一座大钟上的记忆,其实是许许多多的丽水人送给一座城市的“情书”。
撤地设市二十周年之际,晚报准备了多封这样的情书,请你查收。
在丽水的发展历程中
有一位特殊的见证者
35年来,ta高高地屹立在城市的上空
注视着丽水城
看到狭窄的小巷变成了宽阔的街道
看见矮小的平房成为了高楼大厦
见证了丽水从小山城到生态新城
1996年丽水全景(北视)。
进入新时代的丽水城。
丽水的巨变
A是亲历者
南明大钟建成于1985年。1988年是戊辰年,那年的大年初一,南明大钟敲响了第一声。从此,“钟楼”成了丽水的地标建筑。从那时起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看见大钟了”就代表“丽水到了”,“大钟整点不报时了”就意味“夜深了,该睡觉了”。
程昌福 摄
如今,这些都成为无数丽水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记忆。在这些记忆中,有城市发展的轨迹,有街道生长的脉络,有市民生活的酸甜苦辣。
见证一座城市的“生长”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山街的变化,都是丽水城市成长的缩影。屹立在中山街上的钟楼,是最佳见证者。
上世纪40年代,红绿灯右侧为当时丽水地区运输公司售票处。
1987年5月,市区拓宽中山街南段、解放街东段的拆迁工程全面展开。
中山街老照片
中山街老照片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山街由丽阳街向北延伸至人民街,2004年建成人民街至环城路段,2009年建成环城路至白云国家森林公园段。
中山街改造前
2016年底,中山街再度改造升级。
中山街改造后
改造后的中山街道路更加平坦整洁,电力管线、弱电管线整齐有序,行道树面貌一新……
见证丽水多个“第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山街经过改扩建后纵横南北,成为丽水第一条城市核心商业街。此后十多年间,多个如南明大钟般的“丽水第一”在这条街上不断涌现。
老丽水电影院是丽水第一家电影院
丽水第一家百货商场。1991年,当它改造完成后,这里出现了丽水第一部自动扶梯。
当时全丽水最高级的丽水饭店。饭店开业之后,因为菜品种类多,价格实惠,请来的都是附近有名的厨师,生意非常好,吃饭常常要排队。
见证了离别
35年来,中山街发生了太多变化,南明大钟送走了不少“老朋友”。
新华书店搬迁
丽水新华书店是在1949年8月20日成立,当时的地址在继光街50号。
1977年,新华书店在中山街盖了一座四层的大楼,营业面积250平米。
2008年,紫金路上建了新的新华书店,就是现在的丽水书城,面积6000平米。
老车站拆除
1949年冬,丽水老车站门口。公安战士的合影。
2003年10月19日,丽阳门广场施工现场。
2003年6月28日,老客运站业务、人员整体迁入客运西站。丽水自此进入客运东站、客运西站并举的快速发展阶段。
客运东站
客运西站
2019年6月12日早上6点多,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与南明大钟遥遥相望数十年的丽水饭店,正式离场。
经历了繁华后的落寞
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高楼拔地而起,南明大钟作为曾经的地标,渐渐不起眼了。
程昌福 摄
今年4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审核公示(丽水市江滨商务中心地块)》,丽水又将新建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最高建筑达148.8米,设计规划三十层,建成后将成为市区第一高楼。
丽水市江滨商务中心地块规划图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丽水娱乐休闲场所逐渐增多,以南明大钟为核心的商业中心逐渐失去了唯一性。
2000年,未建防洪堤时南明湖原貌。
如今的南明湖面积5.6平方公里,水清岸美,一幢幢精致的楼房拔地而起,成为丽水最美的风景之一。
如今的南明湖。
如今的紫金大桥。
如今的大水门。
游客们询问哪儿最能代表丽水时,本地人已经不再推荐南明大钟,而是建议“去防洪堤走一走”。
陈炜 摄
2015年,丽水首个商业综合体——万地广场开业,一站式解决了丽水人购物、餐饮、娱乐需求,中山街也因此不再是人们的购物首选地。
万地广场
如今,市区的休闲娱乐场所、购物广场、宾馆、餐厅数不胜数,曾令无数丽水人向往的“在中山街购物、看电影,到钟楼顶上喝冷饮”的生活,已在多元化的选择中褪色。而随着手表、手机的普及,人们不再依赖南明大钟计时,渐渐地,丽水人对大钟的关注度下降了。
程昌福 摄
南明大钟,这个丽水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似乎已经被飞速前行的历史车轮抛在了后头。
陪伴着丽水人的生活
6月16日,我们在晚报官微推送了一条推文《昨天南明大钟不准了,“走神”了还是“迟暮”了 | 相伴35年,一朝有恙,蓦然发现,丽水人好牵挂Ta……》。没想到,评论区“炸”了。
直到现在,还有人在向我们讲述他们与大钟的故事,有的评论点赞量已近百。
这让我们在有些意外的同时,也被深深触动:这些对大钟的牵挂,无不透露出众多丽水人对过往岁月的认可与肯定。
1989年丽水市区的钟楼。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丽水人心中,这片土地,从来都盛满希望;这座城市,从未让她的市民失望。
两代守钟人为我们守住记忆
第一代守钟人
从1987年到2012年,整整25个除夕夜,刘树明都与南明大钟一起过年。许多丽水人听着钟声长大,却很少有人知道,南明大钟会在除夕夜零时响起。
2012年,刘树明退休,他将大钟郑重托付给了下一任守钟人。“我希望它还能再走100年。”刘树明动情地说。
第二代守钟人
一接手,刘师傅就带了几个文件夹,把大钟管理规定、日常检查台账、设备说明书等材料进行了归类。他还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研究各种设备的构造和大钟的电路,绘制出一份详细的电路图。
“护好大钟,就留住了许多丽水人的记忆。”刘师傅说,“这些小记忆,对别人来说不值钱,对当事人来说,不经意想起来,立刻就能把心填得满满的。”
在大钟前,定格了相聚
受访者供图(右二为倪霜玲)
“这就是我,当时应该只有8岁。”市民倪霜玲指着照片里的小女孩说,“大概是在1993年吧,我们在钟楼前拍了这张全家福。”那一天,一直在国外工作的父亲回到丽水,和往年一样,团聚的一家人准备拍摄一张全家福。“钟楼多漂亮呀,我们就在钟楼前取景吧。”在父亲提议下,一家人在南明大钟前绽放笑颜,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考到100分,就进城看钟楼
“小学一年级时,父亲说,如果我考了100分,就带我进城看钟楼。”于是,周兴铆足了劲,终于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得了满分。1986年夏天,天气十分闷热,周兴和父亲坐着“天目山”三轮车从碧湖出发,颠簸近一个小时,终于看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钟楼。这段旅程让周兴“别提多激动了,回去还和同学吹了很久的牛”。
坐电梯,喝冷饮,开心得要飞起来了
“第一次进钟楼坐电梯的时候,根本不知该怎么操作,但我开心得整个人都要飞了起来了!”市民雷海燕说,大约在三十年前,那一天,父亲开“天目山”三轮车挣了不少,收工后开心地带着一家人去钟楼楼顶吃冷饮。“站在热热闹闹的楼顶,夏夜的凉风迎面吹来,那杯叫不出名字的冷饮,是我记忆中最甜蜜幸福的味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程昌福 摄
这些与大钟交织的故事,无比清晰地凸显了一个词:同城人。我们是陌生人,却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拥有同一个家园和共同交织的记忆。这是我们在这座城市中,携手奋进、守望相助的“硬核根基”。
踏实生活里,所有过往,皆可回首;
绿色崛起中,幸福生活,未来可期。
南明大钟,多年以后,
谢谢你还记得我们怎样走过。
在丽水20年的发展历程中
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
凝聚着共同记忆
能汇聚成送给一座城市的“情书”
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图片来源|丽水日报 丽水网 丽水发布 浙江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