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3日讯(通讯员 沈宇)目标,指引着未来发展方向,延伸着过去的深入实践。近年来,平湖钟埭街道始终坚持“科技强区”,全力建设“创新之城”,与时偕行,步步为实,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业空间不断拓宽,创新要素不断集聚,科技创新的氛围日渐浓厚,“创新蓝”越绘越绚烂,成为美丽城镇高质量发展的一抹耀眼色彩,助力钟埭街道实现“科创梦”。
瞄准两大主体,激发创新意识
“2019年,我们生产了21万台新风系统,年产值达到2.4亿元;今年1至5月,销售额达到了8500万元,同比去年不减反增。”说起今年以来企业的发展状况,位于钟埭街道的兰舍通风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春林,脸上丝毫没有疫情带来的忧愁,眼里满是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金春林的自信源于兰舍对科研技术的探索与研发。2007年兰舍就建立了自主研发中心,针对中国房屋建筑结构的新风及空气净化前沿技术进行研发。经过13年时间的深耕,兰舍两次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成为了兰舍发展的重要引擎。尽管兰舍的平湖新工厂今年才启用,但依然拿出了1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建设实验室,其中就包括投资200多万元的焓差实验室,主要是模拟人工环境,对温度、湿度、风速、风压等新风系统各项性能进行检测且不受外围空间干扰。除焓差实验室,兰舍还配备了消音、风动、净化仓等高标准实验室。去年,兰舍研发投入资金高达1600万元,拥有专利14项。
正是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兰舍在全国新风系统中也逐渐闯出了“名头”。目前兰舍在中国新风系统市场的占比已超过10%,拥有全国经销商门店超过400家、全国大型房地产公司战略合作伙伴超过30家。兰舍的发展史,正是一部企业科技创新史。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壮大,这已成为了钟埭街道不少企业的共识,正是在这样共识的驱动下,区内企业的创新意识越发强烈。去年,钟埭街道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嘉兴研发中心13家,另有省级研发中心6家、省级研究院2家。
企业强烈的创新意愿,成长于企业想要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样离不开钟埭街道创业创新的外部环境。近年来,钟埭街道围绕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创建,完善了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深入实施科技服务企业活动,派驻科技指导员加强“一对一”精准服务;出台高含金量的科技新政,不断为企业科技创新加码扶持……
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也主导着钟埭街道的招商引资,瞄准科技型项目、研发型项目,全力以赴。正是在这样的招商导向下,钟埭街道新入项目越来越有“科技范儿”。例如,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19年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初创企业组中荣获了一等奖,书写了钟埭街道乃至全市企业在该项比赛中的最好战绩。
建好两大平台,汇聚创新资源
有的在洽谈项目,有的在进行技术培训,有的在探讨投融资计划……车创园的路演中心里,大家的谈论异常热烈。在这里迸发着创新的活力,而这些“年轻的力量”正在一点一滴地凝聚起磅礴的发展动力。
当前,钟埭街道正大力建设科创平台,让各类科技项目有地可落。目前,全区在用科创平台面积已突破10万平方米。2018年成立的车创园,是已投入使用的科创平台之一,占地面积约15亩,是一个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的专业型孵化器,分为研检中心、双创中心、展示中心和服务中心四个区域。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以同济大学刘杨博士、王琦伟博士牵头的嘉兴毅拓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侧重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补强了中小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发展短板,目前已有部分产品投入使用。平湖汽车零部件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则通过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获得了嘉兴市首张CMA证书,具备了为汽车零部件产品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的能力,并以该公司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平湖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截至目前,车创园已入驻汽配类、电商类、知识产权类等各类企业共计35家,去年年产值达到2745万元。
车创园作为一个平台,不仅为入驻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研发、经营等场地,还提供创新、人才等服务,真正在初创型企业成长“最关键”阶段提供全链条式的综合服务。在成立路演中心供入驻企业使用之余,在园区内还打造了国内绝无仅有的以汽车为主题的车创咖啡馆,将车创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
积极破解初创型、科技型企业“落地难”问题,在他们最初的成长阶段拉一把、扶一把,钟埭街道的科创平台带着这样的使命应运而生。目前,钟埭街道在用的10万平方米科创平台中,既有科创中心这个国家级孵化器,车创园、上海交大平湖科创园、华祥福这3个嘉兴市级孵化器,还有安行无人机和慧谷蜂巢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021AUTO省级众创空间、蜂珍蜜语嘉兴市级众创空间。另外,智创园平台也正在建设中,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
在谋求域内孵化器建设的同时,钟埭街道也积极寻求域外孵化器,实现“创新在域外、转化在平湖”。在德国慕尼黑设立境外孵化器的基础上,瞄准上海、深圳等科创高地、人才高地,建立“科创飞地”,进一步彰显“跳出平湖、发展平湖”的科创发展思路。目前,钟埭街道在上海虹桥区实现了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科技飞地中心,域外孵化器进入紧锣密鼓的建设阶段。
统筹两大合作,实现借智发展
走进区内科创中心的嘉兴泰传光电有限公司,员工们或正忙着打电话或正在视频交流,交流的那头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专业人士,双方正在进行项目方案探讨。别看公司占地面积不大、员工数量不多,但泰传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研发型公司,核心人员均来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人员的学历也均在本科及以上。公司研发的设备,可以让时间同步精度达到0.1纳秒,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泰传与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一同落户钟埭街道,也是研究院目前在孵项目之一,公司产品的关键技术实现了超长距离高精度分布式时间的同步,去年首年产值便达到了1000万元,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公司仍然对自己的技术、产品有信心,全年能实现3000万元的产值。
包括泰传在内,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现有在孵项目5个,涵盖光电子、人工智能、无人机、5G等高精尖领域;孵化成功项目1个,即浙江康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正在装修,即将进行光纤传感器方面的生产。去年3月签约、11月投入使用,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仅半年多时间就交出这样的一张孵化“成绩单”。接下来,研究院还计划新增办公面积,让更多的科学成果得到转化。
除了政府层面推动校(院)地合作之外,借“智”也成为平湖不少企业创新发展的不二选择,校企合作成为了企业打出的一张重要“创新牌”。比如川源(中国)机械有限公司与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成立了同济·川源环境微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借“智”让企业的发展之路走得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