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打造“垃圾分类闭环” 90后博士“斗”垃圾

2019-07-16 08:08:59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记者 许卓恒 通讯员 张砚春

  吕博士(中)在社区宣传和检查垃圾分类工作。

  梅雨暂歇,天气湿热。

  下城区石桥街道景荣社区的垃圾集中收置点上,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小伙,一头“埋”进垃圾桶里,翻着里面的垃圾袋,遇上有些“情况复杂”的垃圾袋,他还要打开来捣腾几下,再用手机扫扫袋子上的二维码。

  “呦,吕博士,又在翻垃圾啊!”一位路过的大爷熟络地朝他喊。

  别不信,这位翻垃圾的小哥,真的是浙大园艺学专业博士生。他叫吕相漳,90后,下城区引进的“双一流”人才。

  去年9月,分到石桥街道城管科,吕相漳几乎立即投身进了垃圾分类的“战斗”中。不过,除了亲身到一线宣传和检查垃圾分类,有专业学历傍身的他,不负所学,愣是把这场垃圾分类仗,打出了“博士范儿”。

  专业把关 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碰钉”

  垃圾分类,拉动了“垃圾消费”。不少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公司,纷纷行动。上个月末,天津一家做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公司,找到下城区城管局相关部门推荐一批垃圾处理设备,并希望通过他们让辖区机关单位以及餐饮企业采用。产品的说明书写得“相当专业”,里头化学方程式一套套的,不是内行还真吃不准。

  “吕博,这批设备的相关资料麻烦帮我们把把关,这批机器到底行不行?”相关负责人电话打到了吕相漳这里。

  吕相漳细细“篦”了一遍产品说明书,还真找出了不少问题。比如,化学方程式中只涉及糖类降解,脂类等其他物质未涉及;上面标注的有关技术专利大多是边缘专利,核心专利却尚未通过审批;“相关细菌”是好氧菌还是厌氧菌,消化有机物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夸张……

  “你说生物细菌把餐厨垃圾处理了,消化率99%,降解产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那么有机物中富含的氮、硫元素去哪儿了……”吕相漳还给这家公司老总打去了电话。一连串专业问题抛过去,让公司老总惊呆了,连声问:“您是政府的工作人员?”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

  后来,这位公司老总还加了吕相漳的微信,碰到问题,还来请教。

  建立机制 打造“垃圾分类闭环”

  做垃圾分类,不可能坐在办公室。在街道,吕湘漳扔掉“博士”帽子,天天骑着单车在路上,石桥街道9.73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37个小区,他都走了个遍,皮肤也晒成了古铜色。

  可他不“傻干”,他利用可溯源的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以及靠“居民自治”模式建立起来的垃圾袋巡检队伍等,打造了一个石桥“垃圾分类闭环”。

  “我们与相关公司合作,在石桥的每一个小区都安放了智能垃圾袋发放机,发放的垃圾袋每个上面都有二维码,哪家丢的垃圾,用相关APP一扫码便知,如果分得不到位,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上门交流。”吕博士说,一开始,垃圾袋的使用率只有15%左右,很多老人不会用APP,他就和同事上门为老人办卡,使垃圾袋的使用率一举升高到了60%,大家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升起来。

  多年专业学习的经历,让他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他觉得,目前迫切需要“撤桶并点”,优化对垃圾投放点的统筹管理,增强对垃圾的直运和处置能力,以及强化对民众实施垃圾分类全民性科普工作。

  据悉,今年以来,石桥街道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落实了“三抓”:一抓硬件投入,以智能化提升为特色;二抓“居民自治”,以“三员”队伍为抓手;三抓多方联动,以同频共振为目标。今年3月份,石桥街道的垃圾分类测评成绩位居下城区第一。

编辑:徐光

城镇原创

和陈鸿宇、九连真人一起 来古堰画乡追逐“乐队的夏天” 乐清大荆镇:大拆大整 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蝶变” 烂菜叶子变肥料 诸暨农村生活垃圾这样“变废为宝” 创新服务推进安全生产 长兴画溪街道开出了一批"体检单" 长兴画溪街道走访出租房 挨家挨户送了个新奇的“小玩意儿” 票价最低仅30元 余杭大剧院为青少年“打开艺术之门”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