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北京“浙江村”历经三十年变迁 一个温州家庭再出发

2018-04-20 09:50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史春波

  阿生(前排右二)和在北京的老乡们聚会。

  浙江在线北京4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北京南,距离中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不到十公里。

  我和阿生是在附近的一家餐馆碰面的。4月15日,阿生和他的乐清老乡们聚会,到处是海鲜和听不懂的温州口音。

  他们大多是80后,脖子上挂着链子,头发打着蜡,做着酷酷的发型。饭桌上,他们聊的最多的是,有没有找到安定的厂房,谁谁又搬出了北京。

  在这家餐馆的不远处,就是红火了几十年的“浙江村”。如今,它一片沉寂,拆得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敢闯敢拼的温州人背着缝纫机,告别家乡,告别亲人,不断挤上了通往首都的绿皮火车。

  在丰台区南苑乡一带,他们租房屋,做服装生意,逐渐形成了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和批发的基地——“浙江村”。最多时,居住人数达十万人,他们中大多是阿生这样的乐清人。

  如今,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推进,市场清退,产业转移,闻名京城的“浙江村”消失,阿生也和老乡们一样,告别了这里。

  一个普通家庭的聚散离合,是时代洪流中一朵浪花。在分离之后,这些“东方犹太人”又会在哪里聚集?

  到北京去

  从乐清到北京,阿生是在和父母的一次次相聚别离之间长大的。在他从小的印象里,北京是个遥远的地方,需要坐三天两夜的火车。

  阿生的父母是第一批出去做服装生意的乐清人,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特别让嗅觉敏锐的温州人躁动不安。

  阿生的父母,先是到了银川,再到北京闯荡。

  第一批会做裁缝的乐清人,背着缝纫机头,坐着绿皮火车,抛家别子,来到了首都。他们在丰台区的时村、果园村一带落脚,那时,这个地方还是北京的城郊接合带。

  阿生的父母就在人潮里。他们一开始都是从简单的衣服做起,比如做裤子,做衬衫,然后天没亮就摆摊,或者扛着麻袋去叫卖,在大栅栏,西单,王府井,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1985年,浙江人在北京做生意像做贼,摆地摊时东躲西藏。很多人摆了半年地摊后,就能在王府井租一个柜台。

  当时生意很好,自己做的衣服不够卖,到别人家去收又怕不能保证质量等,于是就找来了家里的亲戚。

  阿生家也一样,他的亲戚朋友就有很多,陆续告别家人,涌到了首都。

  1988年以来,他们开始形成拳头产品:皮茄克。

  在以后的两年里,大批东欧和俄罗斯客商直接入村采购,当时每户几乎都有过三四天连续不睡觉赶活的经历。

  “刚来北京创业时,确实很辛苦。白天摆满缝纫机等工具,晚上就睡在地板上。‘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许多乐清人的发家经历。”阿生总是能听到父辈们这样的故事。

  渐渐地,这一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聚居区,最多时有十万人,大家都叫它——“浙江村”,其实里面大多是温州乐清人。

  虽然,在北京城市化的进程中,他们也遭遇过一次次地清理和整顿,但也是一次次地散了又聚。

  习惯的相聚

  1985年出生的阿生,在12岁那年,第一次来到北京看望父母。在老家,他就是一个留守儿童。在亲戚家寄住,或者在老师那儿全托。

  阿生选择了在北京读大学,这样可以和父母在一起,毕业后,他就跟着父母做服装生意。

  如今,和父辈一样,阿生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这里似乎和他的老家,差别不大,除了气候。

  和大多数温州人一样,他们家早就在北京买了房子。

  在北京丰台区木樨园附近的楼盘,如康泽园、珠江骏景等,住户大部分是温州人,其中珠江骏景里温州业主的比例高达70%。小区周边布满了温州人开的诊所、幼儿园,以及专营温州菜的菜场。

  菜场里可以买到温州人喜爱的海蜇皮、虾米、蛏子等。这些海鲜多半是他们派车从青岛、秦皇岛等地购进的,还有些是专门从温州本地运来的。

  住的人中,有很多还是亲戚朋友,老乡们一起经商,一起生活。一到晚上,楼下停的都是温州人的豪车。

  附近的一些海鲜酒楼,也被温州商人承包下来后萧条的生意立刻红火了起来,成为温州老板们请客的聚集点。这里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温州。

  但是,这样的习惯,稳定的生活,还是被打破了。

  告别,寻找新场地

  “我们回老家吧”,在北京打拼了二三十年后,去年底,阿生的父母选择了回到老家。

  与以往不同,这是一次带着伤心的告别。

  和三十多年前他们刚到北京的时候相比,今天的首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样,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面临的矛盾更加严峻。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管理首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之前,关于“浙江村”的市场清退,产业转移等消息不断传出。去年底,在一次次的传言后,落地了。这是史无前例的力度。

  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阿生他们需要快速地搬离,告别这个他们流过汗水,仍充斥着欲望和梦想的地方。

  那些天,他就像打仗一样。甩货,搬家,怎么安排几十名工人,如何寻找新的场地……

  这些都是头痛的问题。

  当然,他的父母比他更惆怅。毕竟,他们的感情不一样,是几十年来一次次跨越千里的迁徙,让这片原本荒凉的土地换成了繁华。如今,他们要离开了。

  阿生的父母就回到了老家乐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忐忑,惶恐,气愤,到后来的坦然认同。

  离开已是大势所趋。他们明白,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和使命结束了。而另一个年代已经开始。

  当然,不管父母还回不回北京,新的时代里,责任和梦想已经悄然落在像阿生这样的新一代身上了。

  阿生相信,这次告别以后,他和他的老乡们还是会在另一个地方聚集,发光。

编辑:甘居鹏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