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分水镇富源村是一片红军鲜血染过的土地,红色历史记忆是属于该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爱国教育的好教材,更蕴藏着振兴村落的良机。近年来,村两委带领村民走上“讲政治,求发展”之路,原先的蚕桑之村因此实现“红色转身”。
今年春季,桐庐首家体验式红军长征主题爱国主义素质教育基地——忆长征红色素质拓展基地在富源村正式启动。短短时间内,来此开展红军长征主题体验活动的团队不少,联系合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学校很多,至于到此摄影的、观光的“自驾车一族”人数就更多了。
提到村落的“红色转型”,该村的党委书记王关友激动地说:“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村的发展机遇!”
挖掘红色历史记忆 实施“红色转型”
据了解,富源村由原富家、老坞、张家坞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里共有1500多人口,这些年曾先后获得杭州市卫生村、县先进村、最清洁村、文明村,新农村标兵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5年,富源村成功创建“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
富源村变美了,但如何才能变富呢?
该村两委班子感觉压力很大。一直以来,种桑养蚕是该村农民的主业。受土地制约,村里的蚕桑业规模始终做不大,而蚕茧市场的忽冷忽热,导致村民钱包总“鼓”不起来。村域内虽然有山有水,却缺乏亮点……这样的情况下,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抓手又在哪里?
这块土地上的一段难忘历史“闯入”了人们的脑海——1934年11月29日,红十九师3000余人在师长寻淮洲率领下,从淳安梅口出发,过岔口,翻探汉岭,东向袭击分水,与前来堵截的国民党独立旅王耀武部遭遇。11月30日,红军与王耀武部在富家金紫山一带发生激烈战斗。红军英勇善战,以少胜多,摆脱了尾追之敌的羁绊,变被动为主动,乘胜进入皖南。但在战斗中,15名红军指战员光荣牺牲,当地村民偷偷就地掩埋了他们……至今这些红军战士的英魂,仍然留在这方土地上。
村干部们意识到,富源村是一片红军鲜血染过的土地,红色历史记忆,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爱国教育的好教材,更蕴藏着振兴村落的良好发展机遇。
思路一变天地宽。村党委书记王关友请来分水镇上的王顺庆老师挖掘整理村落的红色历史记忆,又带着党员干部代表到外地红色旅游景点考察。见得多了,该村的党员干部对发展“红色旅游”信心更足了。
2016年,富源村通过引进杭州禧龙文化有限公司,规划创建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核心、以打造红色旅游度假村为目标的“富源谷”项目。
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先行启动规划建设“桐庐富源村红色拓展营项目”,由富源村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与杭州富鸿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实施。
观念新天地新
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红色转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实施项目需要大面积流转土地,许多农户舍不得相伴了几代人的老桑园,扔不下种桑养蚕的老技术。甚至有人质疑村干部是“瞎折腾”……项目实施过程频遇难题。
为了促进村民思想观念转变,村党委通过召开大会小会宣传富源村“红色发展战略”,让每个村民都成为“知情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针对一些“想不通”的农户,村干部一次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宣传“红色规划”。
村民的思想统一后,富源村正式走上转型之路。“忆长征”红色素质拓展基地、忆长征《重走红军路》红色研学体验活动两个项目,在这片土地上顺利启动实施。
观念新,天地新!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借力互联网经营的乡村振兴之路,富源村成功地跨出了第一步!凭借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合作单位每周二、四都发团过来。到这里体验长征精神的,有白发苍苍的老同志,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还有带着孩子的家长。当他们穿上红军服、戴上红军帽行走在富源村山水之间时,脸上常常浮现出自豪的神情。
最让人高兴的是,村民观念转变了,角色也转变了。许多过去种桑养蚕的农户,现在穿上红军服成为景点的服务人员。虽然一切都刚刚开始,但红色旅游带给他们的收益实实在在:农民流转土地费每年每亩可得700元,而在景点打工每天可得130元,随着游客增多,商机也越来越多。
如今该村确定了“一园两区”发展规划,即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园、园林绿化区、粮食与水果采摘功能区为依托,走出一条以三产为主的生态型农业发展道路。未来,富源村村民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