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人才引领,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这些年余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动因。到目前为止,今年我们实施的各类人才专项资金已达到4亿元,预计2018年开始,这笔资金将达到6亿元。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落户余杭、发展余杭。” 昨天下午,余杭区召开第三届人才奖颁奖典礼暨校地合作签约仪式,余杭人才工作“大总管”、组织部长朱红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会上,余杭隆重表彰各类优秀人才和重才爱才先进单位,并发布了多项人才配套新举措。
资金两度“加码”,余杭求贤若渴
“我看了一下余杭的政策,像我这样的情况3年内能拿到总额8万元的安家补贴,这对社会新人有很大的帮助,也充分体现了余杭的温情。”复旦大学物理系博士生邵剑签约一家注册地在余杭仓前街道的金融投资公司。他坦言,投入到金融领域,有一层因素是,看好未来科技城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今年年中,余杭密集出台人才新政:7月底出台《人口年轻和结构优化计划》、8月发布《实施引才“十百千”工程》和《余杭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各种政策“红利”频出。
人才落户,安家为先。今年8月,余杭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向原“985”“211”、现“双一流”大学的应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发放3-4万元生活安家补贴,并将硕士、博士毕业生生活安家补贴分别提高至5万元、6万元;11月,为突出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家核心9所联盟高校以及世界百强高校学子的重视,余杭区对其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的生活安家补贴标准再次提高至6万元、8万元。
设置公交专线,畅通校地合作
在此次人才大会上,余杭区与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7所高校代表签订了区校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美术学院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达成协议,并与之前已签订协议的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代表一起,举行了余杭区与10所高校的校地合作联盟启动仪式,通过区校战略合作带动推动一批符合余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结合度较高的科创项目、科创载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落地和运营。
为畅通校地合作,打通实践环节的“痛点”,当天,余杭还发布了城东临平城区-下沙、城西未来科技城-小和山两个高教园区的公交优化提升方案。(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