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创新“微观治理”让群众有更好治理体验

2017-10-02 10:37  来源:绍兴日报 邱昊
浙江城镇用户数最多,
影响力最广的微信公众号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精细化的提出,标志着社会治理已经步入“治理体验时代”。因此,政府在做好“大事”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小事”,让群众有更好的治理体验。

  “微观治理”的内涵与基础

  基层治理位居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其治理生态有别于国家治理。国家治理需要宏观层面的“大设计”,基层治理需要立足实际的“微创新”,两者只有互助互补,上下联动,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创新治理体系。事实上,这种较完美的治理组合在解放初期出现,并有力助推了国家政权建设。

  但随着“治理体验时代”的到来,群众开始更加关注日常小事及治理体验。学界将这种针对群众日常“细、小、散”事务的治理,称之为“微观治理”。这些小事具有细小、琐碎、差异化和弥散化等特征,难以及时、清晰且低成本地纳入“常规治理”,也难以进行“运动式治理”。需要纳入“群众动员”,即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基层事务治理。从这个维度来讲,基层“微观治理”非但不是要取代“常规治理”和“运动式治理”,相反,恰恰是对二者治理“间隙”的弥补。

  柯桥“微观治理”的创新背景

  柯桥区作为沿海发达县域,在经济领域多方面位居全国前列,演绎“柯桥速度”;但在社会领域却一度迟滞不前。群众“治理体验”不佳,成为制约柯桥打造“时尚、印象、幸福”的最大软肋。

  对此,柯桥区委区政府认为,老百姓最讲究实惠,党委政府做了什么事,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对他们而言,就是看家门口的事情解决得怎么样,眼前的事情解决得怎么样。在“近年来,影响您‘治理体验’的因素有哪些”的调查结果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投诉举报”(15.6%)、“子女教育”(13.2%)、“社会治安”(11.0%)、“表达不公”(9.8%)、“环境污染”(9.3%)。“投诉举报”主要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商品等;“子女教育”主要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涉及社保、住房、户口等;“社会治安”主要针对财物被盗、行骗诈骗、打架斗殴等;“表达不公”主要针对自身遭遇不满,如行政执法不公平、房产开发虚假承诺、房东无序涨租等;“环境污染”包括水体、大气、固体垃圾污染,以及建筑施工或广场舞噪音扰民等。总体而言,上述内容多是零碎“小事”,但这些“小事”对个体而言则是“大事”。以上是按事件划分,如果按照社会群体分类,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柯桥区“治理体验”敏感群体主要有四类:“传统产业从业群体”、“生态环境诉求群体”、“流动人口群体”、“生活品质诉求群体”。

  柯桥“微观治理”的做法举措

  针对上述事件和群体,柯桥区委区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在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地作出了推行“机关干部全员网格化驻村制度”的决策,在微观层面进行创新探索,对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无疑具有明显的探路价值和标本价值。具体而言,就是落实“四定”举措。一是定点。按照“村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的原则,将全区村居按自然村及100~200户规模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实行精准定域,圈定“责任田”。二是定人。区领导联系镇街,镇街主要领导分片联系村(居),其余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自行选择联系1~2个村,机关干部按照双向选择、统筹安排原则,组成驻村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确定一名驻村组长,每个小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确保机关干部参与网格管理全覆盖。三是定时。每周一无特殊情况驻村组长必须到村办公,其他工作日到村开展工作每周不少于3次;其他的驻村组成员每周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1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下村时间都远远超出规定。四是定责。实行班子领导联村责任制和驻村干部“包格”责任制,明确驻村干部负有网格内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抢险救险等八方面职责,并以“五查”活动为主要职责,落实网格化干部对辖区内违法建筑、环境卫生、小微排污企业、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五查”的责任。

  柯桥“微观治理”的创新亮点

  一是“网格化+党建”,柯桥区以机关干部全员网格化驻村为抓手,将机关干部由过去“浮在面上”变为“沉到下面”,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服务”。村级工作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落实,村级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显现,群众意见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反映。网格化本质上是组织结构的再造,由科层式组织向网格化组织转变的背后是行政力量的驱动和党建工作的深入。通过党员戴党徽、亮身份,监督检查,考核问责等一系列手段强化党建引领。

  二是“网格化+互联网”,两网联动引导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群众参与是村级治理的重要补充。柯桥区以网格化组织再造为契机,以互联网信息整合为载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以党员干部为主、社会公众为辅的治理模式是半行政驱动的参与式治理。群众通过互联网实时了解问题、参与问题、解决问题,为村级治理的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党建+网格化+互联网”,合力推进基层社会微观自治。村级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通过党建引领,带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通过网格化,实现组织再造,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鱼水之情”;通过互联网“互通有无”,使老百姓了解、理解、支持、肯定,进而参与治理,成为村级自治的主体。

  五、柯桥“微观治理”的成效

  一是强化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村级事务实施网格化管理,在“四定”方案指引下,每位党员和干部都有自己的归属和职责,因此他们的本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群众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加。在拆迁征地、环境整治、“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农村难点工作中党员支持率、带头率达97%以上。

  二是提升了中心工作的推进力度。柯桥区微观治理正在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协同治理,这就大大提升了工作推进的力度和效率,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最明显的体现是柯桥区积累多年的老大难信访问题得以突破。

  三是降低了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成本。在镇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步伐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如果按照传统的治理模式,政府势必需要支出更多的行政成本来应对。村级治理应以培育公民力量为主旨,政府角色定位应由幕前管控转为幕后引导服务,以此来提升基层组织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

编辑:黄玉环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