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十年前,海盐县控以上河流监测断面除了南北湖是Ⅳ类水外,其余断面不是Ⅴ类水就是劣Ⅴ类水。十年来,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地投入到治水事业中。如今,全县12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Ⅳ类水及以上,南北湖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水,是嘉兴市水质最优的断面,今年1至7月千亩荡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一个山明湖净、碧水长流的诗画海盐又回到了世人眼中。
【切点】
一个村庄的水质嬗变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就处在昔日闻名的“猪三角”,共有625户2300余人,2014年全村95%以上的人家都养猪,50头规模以上的养殖户竟有200多户。“那时候,村委会旁湾里桥港两岸都是违章搭建的猪棚,河面污染严重,上面都是垃圾、水草。”刘庄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说。
2014年,一场轰轰烈烈的“五水共治”行动在海盐大地全面铺开。时任海盐县委书记沈晓红作为刘庄村的“第一书记”,亲赴现场打捞水草清理河道,并为该村全体党员、承包组长、企业主、养殖大户以及联村干部等100多人上“五水共治”专题党课,号召大家以拆违助推治水,力争创建“美丽乡村”示范点。
治水热情在刘庄村弥漫开来。海盐众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卫明先是说服自家人拆除违建猪舍,还主动认领了黄泥场浜的“河长”工作,出钱出力治理河道。“在吴卫明的带领下,村里共有6家企业认领了6条河浜,农户们也逐渐拆除了猪棚,加上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全村河浜水质明显改善,作为水质监测点的湾里桥港从劣Ⅴ类水进步到Ⅳ类水,我们村也因此拿到了县里发的‘治水红包’,进一步补充了治水资金。”万金观说。
【盘点】
长效治水的“海盐经验”
“五水共治”涵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改善环境、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刘庄村只是海盐“五水共治”的其中一个样本。全县水质的持续好转,离不开基层治水机制的全面护航,离不开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治水关键在人。海盐县28名县级领导干部、16名部门负责人以及61名镇(街道)领导到全县105个村(社区)兼任“第一书记”,带领基层合力治水,同时围绕“清三河”作战图纸,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定人定责,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
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海盐将水环境整治措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污水按标准排放以及村民义务投工出资方式等内容纳入全县105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中。在此基础上,海盐灵活运用市场机制,村村配有专门的保洁队伍,实行农村集镇、村庄、道路、河道“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模式。
治水成效要让群众看得见。“我们从2014年3月起开始实行村村水质公示,在全县各村(社区)共设立113块水质公示牌,让群众实时掌握家门口河道的水质情况。”海盐县“五水共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海洪说,“为调动基层治水积极性,我们还特别出台了水质考核办法,设立了水质优胜奖与进步奖,后来新增了水质年度上台阶奖和年度先进奖,目前已有83个村(社区)获得治水奖励共1415万元。”
2015年9月23日至24日,在海盐县举行的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五个村村”的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受到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并作大力推广。
海盐县已连续三年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于2013年荣获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今年6月荣获住建部城镇供水规范化管理工作抽查考核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佳绩。当前,海盐全县上下正全力以赴向劣Ⅴ类水发起“总攻”,力争全域水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论点】
治水是全民之事当举全民之力
一条条河道重现碧水长流之貌、一级级供水管网扎实推进、一个个防洪排涝项目高效落地……海盐“五水共治”工作遍地开花,而这每一项工作与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部门、企业、群众多方合力的积极作用。
治水是全民之事,当举全民之力。每个海盐人都应该树立治水主人翁意识,要从“观看者”变为“亲为者”,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事业中去,致力于构建起“人人是河长,全民来治水”的良好格局,如此才是真正地爱水护水,才能真正地守护好江南水乡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