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村新中老村部区块“低小散”企业腾退拆除现场。(马桥街道供图)
近日,在马桥街道新场村新中老村部区块,一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铲车,随着“轰隆”一声,大片墙体应声而倒。随着铲车的推进,集中在这里的多个小作坊消失了。据介绍,这里的14家“低小散”企业已全部腾退,厂房陆续拆除,土地将进行复垦。
新中老村部原先是新场村一处典型的“低小散”扎堆地,18亩土地上蜗居着14家企业,大多数从事橡胶和塑料制品的生产经营。据马桥街道企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14家企业中,12家是典型的“四无”企业(即“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街道坚决予以关停;还有2家从事经编相关产业的企业,符合产业规划,经引导后愿意入园发展。
马桥街道要加快融入主城区,一大重点就是扭转目前集镇工业“低小散”的局面,改变集镇休闲品位不高、亮点不多的现状。因此,马桥集镇有机更新和腾退“低小散”工作齐头并进,目前已腾退“低小散”作坊(个体户)55家,同时此项工作还在持续不断推进中。
自全市开展“低小散”行业整治行动以来,马桥街道第一时间摸清底数,制订了专项整治方案,2017至2019年,将整治“低小散”企业134家,其中,拆除130家,腾出土地面积338亩,原地改造4家。还制定了街道、村二级作战图,实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协调环保、安监、消防、市场监管等单位联合执法。
腾退“低小散”企业并非一味关停,“进集”更是重点。在马桥街道,一边是“低小散”企业纷纷腾退,空地腾了出来;另一边是村级集体经济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企业提供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平台和支撑。
记者了解到,新场村的新中老村部区块腾出土地18.62亩的同时,村集体投资兴建11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占地11.8亩,今年底将完工。这对村级集体经济而言,厂房租金从原来的30万元可以增加到130万元,收入大涨;对村民而言,生活环境变得更安静整洁;对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而言,生意越做越大,原来的厂房已不够用,正好借此机会进入更广阔的平台,一举多得。
退散进集,凤凰涅槃,马桥街道着力念好“建”“帮”“扶”三字经。“建”,是新增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今年底新场村标准厂房投入使用,2019年6月前,占地115.7亩的创新基地标准厂房投入使用;“帮”,是让有实力的企业进入经编园区发展,做大做强;“扶”,是促进小微企业进入标准厂房集聚发展,支持其走“小升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腾出了空间,腾出了天地,马桥集镇核心区正在大力投入,打造一个海宁版的“新天地,有风情街区、文化公园、休闲绿道等,满足居民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的全方位需求,体现高标准品质生活。
“‘低小散’整治是一块硬骨头,马桥通过块状整治、立体式推进,一定要让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助推马桥经济持续升级发展,让马桥群众切实享受品质生活。”马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汤秋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