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近日,在景宁东坑镇深垟村的村头巷尾传来阵阵清脆的读书声,31位身穿蓝色汉服的学龄儿童正跟着陈先清老师一起诵读《论语》,迎来本期国学班开课的第一天。
作为深垟国学班的创始人,陈先清说:“石板路、石头墙、石头巷……深垟村充满了浓郁的畲族风情,而孩子们的到来,让气息古朴的石寨村落散发出‘书香味’。”
作为传统畲族村寨的深垟村,距县城32公里,有畲民48户198人,这里历史悠久,历来崇俭尚学,“耕读传家”。先后荣获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浙江省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与利用重点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39岁的陈先清,祖籍景宁英川镇凤阳村,从小就被国学文化深深吸引,渴望接受传统教育。在外创业小有成就后,圆儿时学习梦的念头越发强烈。2015年,他相中深垟村这个畲族村寨,回乡办起了福从心觅传统文化交流中心,针对不同年龄段开设主题国学班。截至目前,深垟国学班已开班15批次,先后招收学员600余名。
“以前都是妈妈照顾生活起居,在这里我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最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学礼仪。”来自上海的7岁学员石俊宇,刚结束了上一期的国学班后,对同学和老师恋恋不舍。像石俊宇一样,来到古畲寨,开心学国学的孩子们大都来自杭州、上海、南京、西安等大都市,一期21天,吃住统一,采取全封闭式教学。
今年6岁的西安小学员李思漪,便是国学班的一名“老学员”,他从4岁开始,就利用每个寒暑假来到深垟国学班学习传统文化。“以前受家里长辈的溺爱,公子小姐脾气很大,去年国学班‘毕业’后,发现儿子变得更加懂礼貌和自立自强。”说起上国学班给儿子带来改变,李思漪的爸爸李浩东深有感触,今年这个暑假,他索性也跟着孩子过来,在这做义工。“现在孩子反而成了我的榜样,我也在慢慢地戒掉浮躁的毛病。”
如今,畲寨深处的国学课堂不仅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也让家长们受益匪浅。今年,像李浩东这样的家长还有20多位,他们和孩子一起融入其中。
“培养独立性、培植善心善念,让孩子‘知福、惜福、培福’就是我们的办学宗旨。”陈先清说,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班级还免费招收特困学生,今年已有27名学生享受免费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