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的当下,各地都在为垃圾分类煞费苦心,但成效往往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家各户辛辛苦苦分好的垃圾,到了运输或处置环节,往往“一锅烩”,使垃圾分类成效大打折扣甚至功亏一篑,挫伤了上游的积极性。
如今,一个升级版的垃圾处置模式,正力图改变这一弊端。与以往“甲方垃圾、乙方清运、丙方处理”的传统做法不同,新版的垃圾处置模式实行“五位一体”运作,从垃圾分类投放、清扫、运输、处置、资源化利用,全程只有一个责任主体,自始至终“闭环”处置。
这种全新的垃圾处置模式,近日首度在临安青山湖街道落地试水。尝试推广“五位一体”的第三方服务商是浙江省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的垃圾分类模式采取“智能+人工”的方式进行。深入各村和集镇每一条街巷的50名环卫工人将“兼职”当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员、指导员和操作员。他(她)们将结合日常工作,走村入户宣传并手把手指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对已经分类好的可回收废品,环卫工人还可提供点对点上门回收服务。在日常保洁工作中,他们还是垃圾分类的操作员。而随同保洁员们走街串巷的保洁车车厢也做了改良——由以往的一个车斗,改为两个垃圾桶,分别盛放可回收和可降解垃圾,方便保洁员在保洁时,边清扫边分类。下游的清运车也同样配备了分类车厢,装车垃圾也都分类运输。到了终端,还是分类处置,从而有效避免了以往“源头分好类,运时一锅烩”的弊端。
人工分类以外,第三方公司还在村、社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投放了一批环保小屋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站。能自动分类纸张、玻璃、塑料、金属制品及电子废弃物。居民通过办卡或手机扫码,可把分类好的垃圾根据回收价值进行积分,通过积分在签约超市兑换油、米、饮料等生活用品。
除了做好源头和运输的分类处置,第三方公司还在垃圾的终端分类处置上一抓到底——他们将在青山湖街道就地建设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和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并延伸发展观光农业基地,届时可将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用于农业基地的土壤改良——从垃圾减量化到资源化利用,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