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走过秀洲国家高新区夏婆桥港和大新港的市民会发现,河面上悬浮的绿色狐尾藻呈现出营养不良的枯萎状,整体色泽向暗黑趋势发展。让狐尾藻失去生命力的原因,是由于水质的变好。随着水中氨氮含量的降低,靠吸附氨氮为生的狐尾藻就失去了养分的供给。
高新区水质的变好,是秀洲今年剿劣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的集中体现。今年该区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并重,以项目化治水和河长制管理为主抓手,以水质改善为总目标,持续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和剿灭劣Ⅴ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秀洲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6个出境断面中有5个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水,其中出境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分别同比改善6.7%、10.9%、36.2%。石臼漾水厂取水口水质继续保持Ⅲ类水,在26项指标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78.7%。
这一阶段性成效的取得,离不开秀洲剿劣工作的整体推进。2月6日,秀洲区率先打响治水攻坚战,集中召开全区“千名河长大巡河”专项行动部署会。根据部署,千名河长在一周内对全区河道进行大检查,其中区级河长实地巡河不少于一次,镇、村级河长不少于两次。巡河过程中在河道保洁区、涉河排水口、沿河畜禽养殖等发现的问题,通过“秀洲智慧河道”APP提交巡河报告。区、镇、村三级河长纷纷来到自己的责任河道边,看变化、找问题、开“药方”,积极为秀洲治水出谋划策。据统计,一周时间,全区1346名河长参与实地巡查,提交图文巡河报告共计5826份,发现并提交涉河问题192个(处)。
摸清家底才能制订方案,秀洲对全区所有河道进行地毯式水质监测。经排查,全区1489条河道(小微水体)中劣Ⅴ类水河道有162条,涉及62个村(社区),占比11%,Ⅴ类水河道占比9%,Ⅳ类水河道占比40%,Ⅲ类水河道占比40%。
目前,区、镇、村三级分别建立了本区域劣Ⅴ类水河道(小微水体)五张清单(即劣Ⅴ类水体、主要成因、治理项目、销号报结、提高深化),实行动态管理和销号制度,并实施挂图作战。
与此同时,秀洲区还重点向小微水体发起整治冲锋。据悉,为了保障饮用水源绝对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秀洲沿新塍塘和北部42个圩区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人工闸,将河道闸断了;此外,除了运河、新塍塘等大河水流较快外,其他多数河浜流动性差,全区以“浜”命名的小微水体就有727个。
流水才能不腐。针对部分河道“截、清、治”后水质仍无法提升的难题,今年秀洲实施了活水工程,复活了断头浜,疏通了“毛细血管”,让河水流动起来,加速水体自我修复能力。目前,秀洲已实施了多种在平原河网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活水提质“战术”。
据悉,下一阶段,围绕剿劣工作,秀洲区将开展河道清淤、排污口排查整治、环境卫生清剿、水泥船整治、断头浜引水活水、管网排查整治、河道生态修复等七大专项行动,力争今年8月前将区域内的劣Ⅴ类水体全部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