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而交通的治理,需要科技的助力。4年前,潮城海宁借力科技,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城市交通畅通技术示范基地。3年前,科技部批复立项的“城市交通智能联网联控”课题将海宁列为示范城市。日前,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至此,海宁也成为全国中小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样板。
在海宁市区海昌路,固定配置时控下,车流高峰时段,等红灯的车辆队伍长达86.8米,拥堵时间长达60多分钟;实施智能交通项目后,车辆排队长度缩短至58.8米,拥堵时长缩短至20多分钟。而海宁大道上,素有“治堵利器”之称的信号灯自适应控制系统被反向安装在电子警察横臂杆上,能根据实际路况给出信号灯配时方案,使停车次数、延误时间及汽车尾气排放等明显减少,充分发挥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益。
据了解,该项目除治堵保畅外,也包括车辆查缉布控功能。“这是警方侦缉逃逸者的利器,根据逃逸车辆特征,我们结合事发地点周围道路、视频监控信息,对涉案车辆逃逸路线进行预测,及时追踪拦截,一旦发现目标车辆,马上进行语音报警提示,同时指挥调度警力围堵拦截。”海宁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项目以主城区为核心,覆盖海昌路、文苑路、海宁大道等三横四纵主干道路,完善建设146处流量检测、41块诱导屏、125个路口信号联网控制,构建智能联网联控平台。
据介绍,项目实施3年来,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在海宁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翻一番、道路里程仅增长10%的情况下,海宁中心城区道路平均车速提高了10%,主干路通行能力提高了12%,平均排队长度缩短了15%。同时也助力了文明创建,通过安装智能感知设备、研发诱导系统、应用联网联控集成平台等,闯红灯、违法变道等行为明显减少,“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很多司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