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邓崴 施晓义 项捷 通讯员 黄舒妍) 山重重,水重重,云淡风清洗碧空,啼莺伴道中。走进丽水,绿水青山盈目,让人心旷舒怀。
这里是浙江“生态大花园”、华东生态屏障、国家生态示范区:山是江浙之巅,有江浙第一、第二高峰,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573座;水是六江之源,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发源于此;森林覆盖率80.79%,居全国第二。
对这片占浙江陆域面积六分之一的绿水青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尤为关切。主政浙江期间,他八到丽水,称赞这里“秀山丽水,天生丽质”,并留下谆谆嘱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
10多年来,牢记习近平的嘱托,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丽水践行“两山”重要思想,争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模范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3年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全省第一,其中农民收入增幅已连续8年全省第一,九县(市、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万元。
肩负“尤为如此”的政治担当,履行好生态保护第一责任
走出丽水高铁站,在站前广场会看到一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点。现场办张卡,就能租辆电动汽车畅行丽水。这是丽水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丽水,已有600辆分时租赁电动汽车奔跑在城乡,今年还将新增1000辆。每投放一辆分时租赁电动汽车,可以减少6辆私家车的使用,每年减少碳排放20吨。这一全省首创项目已在丽水全市布点201处、充电车位1565个,覆盖莲都区所有乡镇(街道),并延伸到龙泉、缙云、云和、松阳、青田、遂昌等6县(市)。
习近平当年在丽水调研时指出,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只要你们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丽水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尤为如此”的担当精神,将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政治责任,牢牢守住生态良好这个底线。
从2003年确立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到2016年提出打造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丽水不断拉高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规划上严控。1.73万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分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其中95.8%的市域面积划入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和农产品环境保障区,强化红线管治,从源头保护生态,并要求工业集聚进园区、园区工业生态化。
制度上严管。2008年在国内率先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建立了一整套从生态管控、审计到考核、问责的制度体系。
行动上严治。2014年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3年来否决高污染、高排放项目170多个,相继开展合成革、不锈钢、钢铁、阀门、铸造等行业整治,不惜因此减少年工业产值100多亿元。3年来,重工业占二产比重累计下降1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水平处于全省前列,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60%。
“治水、治气、治土、治山”。今年全面消除劣Ⅴ类水;市区空气常年优良率超过95%,稳居全国前十;率先实现省级生态县全覆盖,云和等四县成为国家级生态县,生态文明总指数全省第一。
守住这方净土,丽水未负重托。
践行“尤为如此”的高要求,抓好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第一要务
“1929”——对不少丽水干部来说,这个数字有些特别。
在丽水市委党校今年春季开学典礼上,市委主要负责人说,2016年丽水GDP达1200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和自己比进步很大;但是,去年全省各县(市、区)中最高的萧山区是1929亿元,“1929”正好是江浙第一高峰——龙泉凤阳山黄茅尖的海拔高度。一个市不如一个区,差距也相当大。2013年省委对丽水作出“不考核GDP、不考核工业增加值”的决定,是鼓励丽水轻装上阵聚力绿色发展,不等于丽水不要GDP。丽水要从后发这一最大的市情和生态这一最大的优势出发,走绿色发展、科学赶超之路,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的“最大一片绿水青山”,丽水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探索对全省乃至全国都颇有意义。
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带来金山银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旅融合,就是丽水转化“两山”的一把“金钥匙”。
端午时节,正是枇杷上市时。在街头水果店里,有“丽水山耕”品牌的白枇杷,30元一斤;旁边的外地红枇杷,9元一斤……
“丽水山耕”,是丽水市政府2014年主导推出的全国首个地级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丽水山好水好空气好,全市拥有824个无公害农产品、186个绿色食品、254个有机农产品,但品牌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市场话语权。“丽水山耕”以“生态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电商化销售”的方式,实现了“量价齐升、收入倍增”。两年多来,全市已有520个农产品加盟“丽水山耕”,累计销售超过30亿元,平均溢价33%。到2021年,全市将建成海拔600米以上“丽水山耕”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00万亩。
山货走出了山门,“山景”也变成了“钱景”。丽水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园区化、农村景区化,让生态精品农业园区、农业景观带、家庭农场变成旅游目的地,精品农产品变成旅游地商品,农房变成农家乐、民宿。
大山深处的龙泉宝溪乡山清水秀,是瓯江、钱塘江、闽江的发源地之一。过去,小作坊淘洗瓷土污水直排,宝溪一度变成“牛奶溪”。村干部带领大家治水,换来一溪清流。
看中宝溪的生态环境,隈研吾等11位国际建筑大师来此举办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留下了15座各具特色的竹建筑。去年,11万人次的游客来宝溪旅游,全乡因此办起了50多家民宿。
继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老三宝”之后,农村电商、来料加工、农家乐与民宿,成为丽水农民致富“新三宝”。2016年,全市农特产品网上销售6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市农家乐、民宿营收23.3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9元,比上年增长9.7%。
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一、三产业,也体现在第二产业。丽水工业用地面积仅占市域面积的0.64%,生态要求又格外严格。螺蛳壳里要做道场,必须聚力发展生态工业。
走进龙泉生态产业园,四川科伦药业投资10亿元的国镜药业异地迁建项目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这个项目将于年内投产,建成后每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1亿元。
说起为何布局龙泉,项目负责人说,国镜药业生产大输液产品,对空气和水的质量要求特别高。在龙泉,企业水净化成本要低50%,空气过滤系统的滤芯在外地是一年一换,在龙泉用四五年还不用换,科伦药业全国有32家生产基地,要数龙泉的基地生产成本最低。
2016年,丽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7.7%。和发达地区相比,这个数据并不起眼,但其中近20个百分点的提升,来自过去的5年。
追求“尤为如此”的高境界,走向环境、经济、生活的美美与共
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长期以来,丽水人对大山的感情是复杂的,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但也束缚了他们闯荡世界的脚步,千百年来只留下了一声叹息:“穷在山上,苦在路上。”
这几年,丽水的交通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康庄公路”,金丽温高铁开通……交通的改善推动了人流、物流等的集聚,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创造了必要条件。
笕川村,距金丽温高速缙云出口两公里、距缙云高铁站7公里。去年,当地迁菇棚、拆猪棚,拾掇出500多亩土地种上鲜花……村民们说:“交通方便了,我们笕川花海才这么红。”
近年来,丽水一批“候鸟式”养生养老基地渐显雏形,一批“乡村创客”集聚区正在打造。丽水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一个城市所能集聚的有较高消费预期、较强创业愿望的动态人口越多,就越有竞争力。要善用现代交通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谋取更多由动态人口带来的消费红利。
绿水青山从自然资源变成创富资本,山已不是那山,水也不是那水。人和自然的关系变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回乡投资梯田旅游的青田人邹仁爱说:“以前回乡,真的找不到可以投资的地方。现在回来,青山绿水,处处是优质资源。”
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山清水秀林密,近年来兴起畲乡生态游。在杭州“楼外楼”干了6年主厨的潘丽勇,2016年放弃杭州的高薪,回村开起农家乐。今年春节,有游客不远千里而来,只为了再尝一尝他的“惠明虾仁”“小溪醋鱼”……
在丽水,有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开展“拯救老屋行动”,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投身“休闲+创业”产业。从走出大山到重回大山,这不是人生的循环,而是历史的进步。他们寻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小确幸”,也带动家乡变成了农家乐村、民宿村、生态农业村……
省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全省11个设区市中,丽水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第一,食品安全公众满意率连续8年第一,新农村建设农民满意度连续5年第一,社会道德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4年第一,“五水共治”满意度、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3年第一,民生改善满意度连续两年第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给丽水人带来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也赋予他们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法国巴黎枫丹白露的巴比松,诞生了一个“画我家乡、走向自然”的巴比松画派。米勒、柯罗当年绝对想不到,100多年后,他们会在中国浙江的一个小镇激起历史的回响。
瓯江之畔的古堰画乡,风景如画,这些年吸引越来越多的画家来此写生,形成了“丽水巴比松”,并带动了旅游,富裕了农家。
2015年,莲都区与巴比松市结为友好城市,还在法国举办了联合画展。法国国家美协主席雷米·艾融说,在莲都,写生创作与大自然得到了完美融合,也很好地提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
从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丽水虽然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在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今天,她如画的青春才刚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