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试图通过精美的文字、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昨天,一批“朗读者”在镇海人民大会堂广场温情诵读,但这些“朗读者”不是什么大明星,多是“招宝山人”,他们诵读的作品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传世佳作,而是更接地气的家书和原创作品。
一封中断5年的家书
“人过了50岁,就越来越念旧了,我总是想起以前我们在部队的那些日子……”读着信,65岁的邵博平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
那时,他和林树民在吉林长春当汽车兵,林树民是他的班长。
他是浙江人,林树民是辽宁人,一南一北,两个小伙子凑在一起却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他看中林树民“为人豪爽”,林树民喜欢他“为人诚实”。“在那么多‘南方兵’中,他就交了我一个朋友。”邵博平的语气中充满自豪。
林树民比邵博平要早离开部队,但两人之间的这份友情并未因此中断,而是频频书信往来。
邵博平回忆,因为工作、生活的种种原因,两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曾中断过5年,当时他也想过这段友情或将就此归于平淡。未曾想,时隔5年,他再度收到了林树民写来的信。
“他在信中说,翻了好多信封才找到我家的地址。”邵博平说。
邵博平这次读的信是林树民2002年寄来的。信是寄到他镇海老家村里,而当时他已经不在那里住,耽搁了两个月才看到。
“我想等以后有机会去南方,我一定要去你那里看看,一定要和你好好叙叙旧……”这是林树民在信中表达的心愿。
“2006年,他曾和妻子一起来过宁波,我还陪他们去舟山、杭州、义乌转了一个星期。”邵博平说,如今通讯发达,两人之间虽然不再坚持写信,但每个月还是雷打不动要通两次电话,聊聊退休后的生活,聊聊各自的子女。
诗歌中满满的“镇海元素”
除了家书,“朗读者”们在这次原创诗歌、温情家书诵读大会上,还诵读了从128件原创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6首诗歌。
压轴“亮相”的是诗歌《文化的丰碑》,创作者邓芳芳曾经是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文化站的一名文化工作者。日常工作的点滴积累,让她对街道所属10个社区的特色了如指掌。
“城东人,锣鼓齐鸣……”,“胜利人,楼道曲艺……”,“总浦人,草根合唱……”,“后大人,民俗传承……”,”海港人,居家服务……“短短两句话,就写出了各个社区最大的特点,也让台下听众听得格外亲切。
而在昨天的诵读现场,最受听众关注的一首诗叫做《行吟,在宁波招宝山》。朗诵者叫Rodionova Olga,来自俄罗斯。她在俄罗斯已经学了5年汉语,2016年9月来宁波大学深造。
“为了读好这首诗,我练了差不多一周。”Rodionova Olga手上有一个小本子,上面摘抄了她诵读的那部分内容,除了中文和拼音标注,同时还有俄文,“像‘三生有幸’,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特地去翻了字典,然后做了批注。”不仅如此。Rodionova Olga还在每个断句边用箭头符号标注了“上扬”或“下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