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徐洋杨 徐小飞)衢州市江山市碗窑乡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素有“江城后花园、水上天然氧吧”之美誉,历史上因烧制民用青白瓷而出名。从北宋至明清,前后历800多年,所制青花瓷,因“薄如纸、颜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而远销浙、闽乃至海外。
长期以来,碗窑乡在城镇建设中,整体风貌缺乏统一设计和控制,建筑风格收到当代工业化建筑影响,传统建筑在生存空间在一代代的居住自主建筑更新过程中被不断挤压,导致建筑没有个性和特点。今年,碗窑乡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抓手,通过科学规划、高效管控、全民共治,实现乡村环境与自然山水风情的和谐统一,打响“醉美碗窑、幸福乡村”的品牌。
匠心蓄力 科学规划
碗窑乡立足青瓷文化,根植生态脉络,在整治中注重挖掘特色,将浙派元素贯穿于整个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和特色定位,在规划上取长补短,运用“多规合一”的方式,坚持精雕细琢、品质为先。他们通过会议研究和现场踏勘,选取重要区域和节点,形成“一轴、一带、两区”的格局,融合水域元素,描绘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水美意境。
在外立面改造,以粉墙黛瓦为主基调,通过坡屋面、回字纹、雕花窗等元素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在沿街店铺统一设置招牌,重点地段建设入口景观、观景平台、主题小公园等,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重塑了江南风格的水乡风貌。充分把民生需求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因乡制宜,设计规划农贸市场和集镇中心广场,方便村民生活休闲娱乐。
精心发力 高效管控
碗窑乡通过严格执行“一书三证”制度,新建达河村幸福江山连心服务站、府前村物业经济用房等均按规办理到位。在农村建房过程中实行带方案审批制度,要求农户在审批建房时,对房型、立面、层高、色彩等实行带方案审批,同时须提交建筑的平面图、主立面图及效果图,从而在前端把控农房的和谐度。同时贯彻落实“四到场”制度,认真做到建筑放样到场、基槽验收到场、施工过程到场、竣工验收到场,实现全过程的现场管控。执行农民建房管控履约保证金制度,在新建或翻修房屋时,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验收合格后退还,让村民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建立健全驻乡规划师制度,现配备驻乡规划师2名,为我乡的规划编制、项目设计、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和机制建设等,提出有效的技术指导意见。
齐心协力 全民共治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碗窑乡将整治区域分为六个区块,由各小组长带队攻坚,配备5到6名协助人员,白加黑、五加二、晴加雨地进行背街小巷整治,打开集镇空间、梳理集镇肌理。截止目前,拆除违章建筑、简易棚、旱厕等3500多平方米,对危旧房屋及时进行风貌提升,阵地式地开展卫生环境大整治30余次,对照标准逐步消除各区问题点100余处,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根杆子捅到底、一颗红心干到底,以干部的“干事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结合“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发挥好党员联户和网格员巡查机制,同农户“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定期上门向联户对象做宣传,开展具体政策普及,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清扫农户周边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和带头引领,群众从“要我治”转变为“我要治”,真正实现由“看戏”变为“唱戏”,使整体工作势如破竹、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