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亩均论英雄"频被提及 浙江改革大招引关注

2018-03-14 09:2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刘乐平

  浙江在线3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命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怎样破题、如何展开?代表们有的来自生产一线,有的来自科研部门,有的来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他们的发言和建议中,“亩均论英雄”这一关键词频频被提及。

  代表们认为,“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破解我省发展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动能转换、提升质量效益的有力抓手。

  如今,“亩均论英雄”这一发端于浙江的改革举措,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借鉴。我们期待着这根“指挥棒”带来更多改变,培育更多吃得少产蛋多的“俊鸟”。

  挥起高质量发展指挥棒

  最近,浙江又一“改革大招”引发全国关注。

  今年初,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浙江“亩产效益”企业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根据“意见”,这一办法的考核范围由工业扩大到服务业、由企业扩大到地方政府:将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与市、县(市、区)“亩产效益”绩效挂钩。其中规定,工业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县(市、区),将适当减少新增工业用地指标。

  “过去,亩产是农业术语,如今被运用到整个经济社会领域,那就是不再以规模为王、唯‘量’论英雄,而是以单位产出为王、靠‘质’论成败。” 全国人大代表、省经信委党组书记张耕说。

  党的十九大后,各地都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张耕代表认为,这是地方出台的改革措施,将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数据要求上、体现在指标考核中的代表。

  “这一改革举措是浙江对‘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响应。” 张耕代表说,千万不能小看这种“算法”上的变化。因为,只有有了“算法”的改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才会有“做法”的改变。

  实际上,对浙江而言,这是一套已经多年实践探索、思虑成熟的系统性方案。早在2006年,“亩产论英雄”已在绍兴等地实施。

  “浙江多年的探索已经证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一个有力抓手。”张耕代表说。

  剑指资源要素错配低配

  不一样的企业,不一样的待遇。

  来自温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胡成中正在经历这样的改革。德力西是低压电器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作为当地政府认定的A类企业,它在用地、用能方面能得到一定的政策倾斜。

  如何评定企业绩效?浙江各地措施大致相同:给企业打分的具体指标包括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等,对工业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将之划分为四大类,采取不同的奖惩措施。亩产效益高的企业,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推动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

  “按‘亩均税收’等指标来论高低,这是目前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各类参数中相对公平理性的做法。”胡成中代表认为,当前浙江的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仍较为紧缺,部分企业占有资源要素较多,却不产生相应的高效益,这是一种资源错配、低配。而“亩均论英雄”是矫正资源错配、低配的一剂良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近年来,浙江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实践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嘉兴是我省最早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市市长胡海峰看来,这一改革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很大,差别化土地使用税、排污指标等方式倒逼企业盘活存量,提高使用效率,淘汰落后产能。

  以嘉兴平湖的华瑞玻璃有限公司为例,2013年以来该企业在“亩均论英雄”考核中,连续两轮被评为D类企业。按照考核规定,企业用电每度提高0.3元,用水每立方米提高0.5元。仅这两项,企业每年就多支出500多万元。

  考核的倒逼作用是明显的。华瑞玻璃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先进的智能生产线,在最近的考核中一跃成为B类企业。不进行转型升级的企业,只有关停。近3年来,嘉兴仅平湖市就淘汰2300多家企业。

  据评价统计,2016年与2010年相比,嘉兴市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排放COD工业增加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了57.7%、56.2%、34.9%、210.9%和70.4%。

  胡海峰代表告诉记者,作为“亩均论英雄”的“先行军”,嘉兴又有新动作。在全面升级“嘉兴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的同时,嘉兴市最近又发布了《关于深化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把“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有效机制提升到了新高度。

  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亩均论英雄”正发挥着指挥棒作用。到2017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中,有7885家经过公开公示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A类企业,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2%,用地占29%,实际税收贡献占60%,是真正吃得少、产蛋多的“俊鸟”。

  有限空间谋无限发展

  最近,杭州滨江区对外发布“1+X”新政,其中明确提到“在高新区(滨江),要确保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楼宇物业,力争每供一块产业用地都成就一家上市公司。”这样的宏伟目标激发人们对滨江未来发展的无限想象。

  在2016年全省“亩均论英雄”榜单中,滨江名列榜首。张耕代表曾经在滨江工作多年,见证了这个“优等生”的成长。

  只有73平方公里土地的滨江,是一个“螺蛳壳”。可这些年,正因为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滨江才创造出亩产效益高的奇迹。2017年滨江实现生产总值1088.9亿元,首破千亿元。“经济小巨人”身后,诞生了诸如海康威视、新华三等行业领军企业。

  作为亲历者,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说:“滨江把精力聚焦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聚焦到亩产效益提升上,聚焦到产业的微笑曲线的两端上,用适量的土地让好企业真正扎根滨江,从滨江辐射到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就有可能做到‘有限空间无限发展’。”

  今年初,滨江高声喊出“有地”的口号。通过整村拆迁,滨江新增了2万多亩城市开发空间。有限空间如何谋求“无限”发展?滨江区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产业优先,把更多土地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高效用地,向地下地上要空间;坚持城市留白,实现有序持久供地;探索集中开发,努力变供地为供楼;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鼓励企业扎根滨江,走出去加快发展壮大。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