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浙江科技援疆项目初见成效 天山脚下种出鲜木耳

2018-02-05 08:39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钱祎 施力维 甘居鹏

  浙江在线2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钱祎 施力维 甘居鹏)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穿过一片荒漠,绕过冰封的雪山,近日,浙江援疆干部叶祥发经常乘车去结对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尤喀克巴里当村村民库尔班家,指导他让黑木耳菌棒安全越冬。一年多来,叶祥发来回奔波在这段近20公里的路途上,改变了库尔班一家人的生活。

  在阿克苏地区,农民多种果树。据当地林业部门统计,阿克苏地区有果园450余万亩,每年村民修剪掉的果树枝条达80余万吨。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项目带动,这些枝条除用作生活燃料外,大多被就地丢弃或随意焚烧,造成空气污染。

  转折发生在去年。第九批浙江援疆干部人才来到阿克苏,第一个科技援疆项目就瞄准了果树枝条利用。“在营养丰富的果树枝条上培育黑木耳等食用菌是首选。”叶祥发说。按浙江栽培黑木耳的经济效益测算,1.25公斤木屑可制作成1个黑木耳菌棒,每棒产值3.5元,80余万吨枝条的潜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然而,南疆地区与沙漠为邻,高温干旱,用木料栽培黑木耳没有成功案例,风险和难度极大。于是,“边疆干旱地区果园生态高效栽培黑木耳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应运而生。这是浙江首次为跨区域帮助兄弟省区解决重大技术难题而立项的省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

  援疆干部们采集了红枣、苹果、香梨、核桃等多种果树枝条,快递给浙江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请他们帮助接上黑木耳菌种做试验。半个多月后,喜讯传来,菌丝发育良好,初试的成功鼓舞人心。援疆干部们进一步调研,形成了“利用果树枝条生产菌棒、种植黑木耳、收集菌渣、制作菌肥、培育果树”的生态循环经济种植体系。为随时随地观察黑木耳菌种的变化,叶祥发和同事们连续3个多月每天24小时观测,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形成上万个数据,最终克服高温干旱等环境下种植黑木耳的难题。

  截至目前,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乌什县、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3条黑木耳中试生产线已正式投产,生成10万余个黑木耳菌棒。浙江带来的这个科技项目,也是精准扶贫项目,被形象地称为“万亩亿元”工程。库尔班家里的两亩地去年收获的1200多公斤鲜木耳为他家增收1.8万元,相当于2016年库尔班全家六口人的总收入。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