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勇)“咚!”随着法官顾宏斐敲响法槌,一起道路交通纠纷案日前在余姚法院15号法庭开庭审理。不过记者发现,偌大的法庭内仅有法官在场,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则出现在法庭的电脑屏幕上。原来,身处三地的他们,相约同时打开手机,点击“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在完成人脸识别认证各自身份后,进入案件专属的“微空间”。这是宁波两级法院首例利用“移动微法院”进行的庭审。
2017年12月底,覆盖宁波两级法院的“移动微法院”平台搭建完成并试运行。借助人脸识别、远程音视频等技术手段,宁波“移动微法院”实现在线立案、送达、调解、开庭、执行等诉讼程序,让当事人可以在“手机上打官司”,法官可在线解决纠纷,群众可切身感受“指尖”诉讼的便利。短短10余天,已有1471件民商事案件和141件执行案件实现在线办理。
宁波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黄贤宏表示,“移动微法院”能轻松解决诉讼的时空障碍,且微信小程序无须下载安装,符合大家的手机使用偏好。此外,微信小程序无须使用者互相添加好友,不会产生个人私密信息交互。
据悉,“移动微法院”充分发挥微信双向、即时通讯的核心功能,将联络、告知、送达、调解等互动型办案事项全部延伸到手机移动终端,可以充分利用法官和当事人的碎片化时间,实现时时互动、随时在线。刚刚顺利调解过一起专利侵权纠纷的宁波中院法官马洪告诉记者,以前当事人虽有调解意愿,但会以工作繁忙为由,一直推脱、延迟,造成案子审限拉长。如今,只要当事人有意愿解决纠纷,就可以进入“移动微法院”,随时随地接受调解。
“现在,只需要在‘移动微法院’里给法官留言,法官看到后便会答复,简化了律师在立案、审判、执行、结案中的流程,而且全程都有记录,全部透明化处理,非常好!”来自江苏的江律师说。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教授认为,作为互联网法院在浙江的新尝试,宁波推出的“移动微法院”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也是司法治理机制的创新,可以让群众用最方便、最经济的方式打官司,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