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羡慕“IT程序猿”的高收入吗?殊不知“3D码农”已悄然火热。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作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基础技术,当前三维数字化(3D)应用人才正面临需求“井喷”,被各行业广泛争抢。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简称“3D大赛”)现场,记者看到,全国各地的千余家企业前来仔细观摩、认真倾听。
“3D技术完全颠覆了传统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现在企业急需转型升级,我们迫切需要新想法、挖掘新人才。”成都艾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宾说。
有企业坦言,以前生产自行车是画平面图,但现在不行了,一定是3D立体设计,不仅能更直观地展示效果,更能通过模拟场景优化性能、减少缺陷。所以“不怕接不到项目,就怕接到了项目没人会做”。
3D大赛组委会副主任鲁君尚告诉记者,通过3D仿真模拟可以节约至少40%的设计周期和30%的设计成本。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不再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的“专利”,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高新产业,对数字化应用人才有着强烈需求。
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3D数字工程师也从过去的“高冷”“稀缺”变成了广泛需要的“3D码农”。
“现在企业招聘,三维数字化技能几乎是‘标配’。熟悉3D设计的学生无论创业还是就业,都更有优势。”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潘春荣说。
“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说,是否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将成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关键。
3D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帮助人们到达任何遥不可及的地方,看到任何想看之物。这也意味着,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需要培养完全不同的新一代人才。
放眼全球,数字经济被各国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有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根据预测,2035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将超过105万亿元。
爆发式的增长,无疑会带来人才“井喷式”的需求。
据有关机构统计,仅3D打印一项,目前我国的专业人才缺口就超过千万。其中,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最大,缺口约为800万人,能把构想与技术结合进而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技术人才少之又少。
在鲁君尚看来,新经济新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端创新型人才,更呼唤大量中端“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目前掌握3D技术的人才在我国远远不够,体现出巨大的缺口。
数字经济的大门不断开启,数字化应用人才还需大力培养。
不同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工匠,数字时代的“数字工匠”不是普通技术工人,也不是科研人员。他们是将3D技术及数字化思维应用于设计、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推动传统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转型升级。
上天入地,城市交通呈现“三维立体解决方案”;轻轻一点,为顾客定制的汽车“漂浮空中”“触手可及”;输入指令,刚画好的漂亮彩盒立刻打印成型……在全国3D大赛的决赛现场,令人“脑洞大开”的设计制作,让人们看到了未来“数字工匠”的广阔天地。
“作为一项大型公益赛事,全国3D大赛举办十年来,坚持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努力推动两化融合,初赛人数累积突破700万人,已经成为倡导传承‘工匠精神’、培养选拔数字化‘工匠人才’的平台。”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杨咸武这样评价。
近日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特别指出,要“发展三维成像定位等关键技术”,“引导职业学校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这无疑为“数字工匠”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通过比赛和评选,带动学校产教融合、知行合一;通过不断推广和普及三维数字化技术,引导更多年轻人接触和掌握数字化技能。由此形成的‘人才池’,将为数字经济提供持续动能。”中国载人航天中心前副总指挥沈力平说。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会编程就能当码农?
行业紧缺高端、综合型人才
曾几何时,考进BAT,当个好码农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会编程、会计算机语言就能加入互联网发展大潮中,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一时间社会上的程序员培训机构都变得格外火爆。
但是现在,专家的数据分析结果告诉你:若想跟上数字经济发展的步伐,光会编程可不行,这个行业现在紧缺高端的、综合型人才。
11月22日下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与领英联合发布《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揭示我国数字人才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但这种短缺主要体现在拥有中高级专业技能数字人才的比例不高,拥有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数字人才储备尚有很大差距。
此外,报告根据对人才需求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数字人才的技能需求不再强调单一编程技能,更加看重技术、管理和领导力等综合技能。
2015年,我国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相关工作的人数约350万,但其中中高端人才,特别是前沿技术的数字人才并不多。根据领英中国智库的研究,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的从业者数量在85万人以上,印度15万,英国14万,中国只有5万多人。
报告负责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煜波教授表示,我国目前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他解释说,目前中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5%,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
这份研究报告的基础数据来自领英在中国的3600万个人用户,这些用户毕业于1.5万多所国内外院校,分布在36.4万家企业,拥有超过2.3万项技能。陈煜波研究团队从中筛选了72万数字人才,多维度提取用户画像并跟踪其职业轨迹,以此预测不同地区的人才流向、雇佣率、受雇主欢迎的技能等人才趋势层面的信息。
陈煜波说,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整体来看,虽然编程技能和数据分析技能需求占据主导,然而随着数字产业走向成熟,企业除了强调编程技能,也逐步更加看重人才的技术、管理和领导力等综合技能。近年间,项目管理、产品运营等“技术+管理”类技能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被认为是“一将难求”。
领英中国代理总裁曾志恒也提醒,如果你有兴趣向数字职能转型,不能仅仅专注于自己的技术能力,沟通和领导力等软性技能将成为你脱颖而出的关键。
陈煜波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为教育行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借鉴。他说,教育行业可根据职位的供需趋势更好地规划人才培养的方向,政府也可更好地了解人才流动方向、技术缺口等,以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引才策略。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