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用滴滴打车时,叫到了一辆滴滴自营的电动车。一上车意外地发现前排座椅中间放着一个透明的零食盒子,里头装满了饼干、牛肉棒、坚果、棒棒糖等小零食;而前排座椅的椅子背面也挂上了两个桔黄色的帆布货架,用来盛装矿泉水和饮料。只要扫一扫货架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自行付款取用。
跟司机简单聊了一路,原来这个移动中的便利店项目叫作“魔急便Mobile Go”。进一步了解获知,魔急便日前已获125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金沙江创投朱啸虎领投,王刚等人参投。魔急便目前处于测试阶段,在杭州市场成熟后,将迅速往全国复制。
知名投资人再度联手合投布局
2108万滴滴司机组成零售网点
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对这个项目很是得意。早在10月份,他现身苏州发表题为《最好的创业时代》的演讲时,就讲到当下的风口已经从共享经济转到新零售。当时他迫不及待地透露,他与王刚已经在新零售领域新投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把便利店开在了滴滴快车里,用户在坐车过程中可以买饮料和零食吃。朱啸虎和王刚曾多次联手投资,共同成就了滴滴打车、ofo等共享概念的创业项目。虽然他当时没有透露新项目的名字,却引发了创投圈众人的猜测。
直到近日,这个项目的真面目终于浮出水面,“魔急便Mobile Go”是北京小桔便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车载便利店品牌。
作为依托于滴滴的车载便利店,魔急便与滴滴关系密切。除了投资人相同之外,魔急便CEO韩振威出身滴滴,此前在滴滴担任快车事业部的运营总监,今年11月刚刚离职。而魔急便的注册公司名称“北京小桔便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与滴滴的注册公司名称“小桔科技”十分相近。
此次融资信息披露之后,朱啸虎进一步发表了自己的投资逻辑:“当下,是高科技赋能传统零售的时代,必须用极其轻的模式迅速触达至少数十万级别的零售网点,否则相对于线下600多万个网店只是沧海一粟,很难说对行业格局有什么影响。”
根据滴滴今年发布的2017年滴滴平台就业报告,从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滴滴平台获得过收入的司机或车主总数达2108万,相当于2108万个零售网点。
官方称司机每月可多赚500元
车载便利店不乏成功先例
记者了解到,只要是滴滴平台的合规司机,都可以申请成为魔急便的合伙人;在完成一系列线上审核后,只要交纳99元的保证金,即可到线下站点激活并领取货品。
货品完全由魔急便团队负责采购,滴滴司机可根据实际下单情况到各个站点补货,比如电动车可在换电站顺便补给货品。合伙人每日可获得销售总额20%的提成,每月累计一定单数,还能获得额外的梯度奖励。但是司机需保障车上的资产安全,自行承担货品、盒子与相关物料的损耗。魔急便官方表示,司机每月可获得额外500元的收入。
“我自己车上配这些小零食快两个多月了,每周大概能卖出10多单吧,多的时候能到20单。”滴滴司机告诉记者,车载便利店对于她来说不用花什么成本,又能赚点小钱,还是一桩不错的生意。
事实上,车载便利店模式并不是魔急便首创。此前,纽约初创公司Cargo已经在Uber司机的车里开起了便利店。与魔急便的模式类似,Cargo说服司机在驾驶座旁边放置一个小盒子,里面有口香糖、能量棒、巧克力等小零食,乘客在线上完成支付。据Cargo官方的说法,平均每个月每位司机能多赚100-300美元。
而国内对于车载便利店的最初探索,来自一家创立于2016年5月的深圳公司GOGO+,团队核心成员来自阿里、华为,目前已获千万元天使投资。根据GOGO+提供的数据,从去年5月以来到今年5月,已经有超过53万乘客在出租车上购物,平台共售出56万件商品,销售总额达到736万,出租车司机则每月平均多赚2000元;同时平台合作的供应商也达到了100多个,其中不乏康师傅、红牛、良品铺子等一线品牌。创始人阿甘透露,GOGO+正在研发“车店模式”,对车辆进行嵌入式改造,其中货架和仓储是改造的关键点,让车和店融为一体。
投资人认可车载便利店的价值
满足用户就近消费的需求
盈动资本合伙人蒋舜认为,相比于办公室的无人货架,车载便利店或许会更有价值,因为它的消费人群是流动的、不固定的,这意味着其背后产生的数据量更大、更多样化。“新零售的本质就是用户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产品与服务本身,还是在购买体验上的提升;出租车作为无人货架的又一个场景,能够满足网约车用户就近消费的需求,是不错的探索与尝试。”
他表示,目前的车载便利店尚处于起步阶段,就像无序的海盗时代一样,未来一定会慢慢形成它的规则。“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的加强,提升用户购买体验与风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的沉淀,提高选品的精准度,从而进一步完善供应链,比如分析各地的网约车乘客对商品的不同偏好。”考虑到滴滴已经在快车领域布局,蒋舜认为,专车作为客单价更高的出行方式,可能会更符合车载便利店的消费人群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