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仅有6名学生! 永嘉山村这女教师基本功却摘全省大奖

2017-10-31 09:09  来源:温州晚报 

  (右二为张玲玲)

  在刚结束不久的“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永嘉沙头渠口小学教师张玲玲荣获小学组一等奖,还斩获单项论文奖小学组一等奖第一名。昨天,记者了解到,这名山村女教师是个20多岁的90后女孩,而她所负责的班级里,只有6个孩子。

  一周只能回一次家

  依然喜欢山里生活

  张玲玲是永嘉潘坑人。5年前,她大学一毕业,就来到永嘉碧莲大岙小学当老师,这所群山环绕的偏远小学,曾让她吃了不少苦头。

  由于山路崎岖,张玲玲每次从瓯北的家到大岙小学,都是一次“艰苦历程”。她坐着公交车,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山路上,忍受两个半小时的颠簸,每次到学校,她总有很长一段时间感到头痛欲裂。

  而且,这样的班车一天只有两趟,往往等到她结束一天的课程,末班车已经开走了。

  为了不影响工作,她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常常是周六到家,周日中午就要出门等车回学校。

  这样的艰辛,曾让不少年轻教师望而却步。

  “我当时也觉得在大山里当老师蛮辛苦的,但是在山里呆得越久,就越觉得山里的生活好。”张玲玲说,更重要的是,她在这里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能真真切切地帮助这些孩子,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五年任教两小学

  班里只有六孩子

  在永嘉碧莲大岙小学任教四年后,张玲玲调入另一所山区小学——沙头渠口小学,教一年级语文。

  巧合的是,无论是在大岙还是渠口,她所负责的班级都只有6个孩子。“在山区里,每个生源都显得很珍贵。”她说,虽然孩子少,但需要花的心思一点也不少。

  山区学生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一年难得回家几次,孩子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老一辈人基础教育的缺失,孩子们的家庭教育是个短板。

  除了认真备课、上课外,张玲玲还摸索出了一套家访办法。山村很小,她尽量在买菜和散步时跟家长们打招呼,跟家长们混熟后,会尽可能传授一些育儿方法,让他们配合学校一起督促孩子的学业。

  为了让在外务工的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在校近况,张玲玲开展了微信“亲情面对面”活动,让学生们跟家长进行面对面视频聊天,弥补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教育问题。

  她坚信在大山里

  也能教出好学生

  也许有人会认为,在大山里任教,这一辈子就完了。但张玲玲却不这么认为。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我们收获的也不仅仅是成绩。在一次次的洗礼中,我们不断地在筑梦路上停下脚步自我反思,不断地与智慧相碰撞,不断地与同路人相遇,在这场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盛宴中实现自己班主任生涯的完美蜕变。”张玲玲在获得2017年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省班主任论文一等奖后,这样总结自己的收获旅程。

  据了解,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从2012年开始举办,比赛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同时每位选手需提交一篇论文参加论文单项评选。笔试考查班主任的教育学、心理学、青少年保护法规等理论知识,以及班主任设计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的能力;面试采用当场抽签的方式,根据题目提供的假定教育情境,完成4分钟的“班主任角色”展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沙头渠口小学校长郑凌云告诉记者,今年1月,永嘉县教育局组织各学区进行选拔,上报两位老师参加“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张玲玲老师于3月份参加了县级比赛,她脱颖而出,并且在高手云集的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

  据了解,11月15日至17日,张玲玲还要参加长三角地区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让我们一起祝福她,再获佳绩。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