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教育就业 正文

听杭州50位首席班主任 讲有温度的教育故事

2015-07-28 16:44  来源:钱江晚报

  #!time!#和家长打交道最多的老师,肯定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要上课,还要关注班里每个孩子的成长,因此,优秀班主任也被认为是本事最大的老师。

  杭州市教育局刚刚评选出首批50个“杭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的领衔人,都堪称首席班主任,不仅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而且都有丰富的育人经验。用他们的话说,“当老师的,如果不当班主任,教师生涯是不完美的”。即日起,钱报将联手杭州市教育局,推出50位首席班主任制作的百道家庭教育自测题,通过微信公众号“升学宝”每天定时推送,看看你在班主任眼中,是不是合格的爸妈。

  同时,也请这些班主任讲讲他们育人心得,这些有温度的教育故事,或许会让爸妈有更大的收获。今天(B8~B10版)我们摘登其中6位班主任的故事。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此次评选“杭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是对优秀班主任的肯定和鼓励。因为现在当班主任,真的蛮不容易的,面临的责任很大,随之而来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

  班主任的压力,多数时候来自于对自身的高要求,让班里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有时也来自于家长不同的教育理念。比如,几年前,杭州西湖区某小学三(2)班,开学伊始,学校临时换了原先安排好的新班主任,起因是班上有22名家长集体反对,只因他是体育老师。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当中不能缺少的一环,能顶住这些压力,继续担任班主任并做得很出色的老师,当然值得表彰。”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还会有更多班主任得到这样的肯定。为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全市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并扶持200个‘杭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培训培养1000名骨干班主任。”

  这些班主任,他们说了什么故事?故事的主角和哪家的孩子是不是有点像?一起来听听吧。

  【故事一】

  杨老师说:

  女生爱染头发,怎么劝

  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说刚从美国回来,要来看我。原来是她,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女孩。

  女孩入校成绩不理想,高一一直没有起色,时间和精力基本上都放在穿着打扮上,特别是头发,又是染又是烫,一直披散着,几乎把脸全遮住了。她的班主任希望她可以把头发剪短或者扎起来,有个学生的样子,但她就是不同意,为此师生矛盾重重。

  后来文理分班,她成了我的学生。她的头发,自然也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决定找她谈谈。

  开门见山,我试探着问她:“你知道自己身上的优点吗?”她冷冷地说:“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不知道!”依旧默然。

  “那我来说?”我征求她的意见。她说“哦”,不冷不热。

  “你的皮肤很白。”没想到老师会说这样的话,她的眼神似有一抹亮光划过。

  “但让老师感到遗憾的是,你把自己身上最美的特质掩盖起来。很多女人花钱涂抹粉刷,为的就是美白,你倒把自己的美弃置一边,浪费了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真的非常可惜。”我继续说。

  接下来,我表明自己对学生的态度,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以怎样的姿态来装扮自己更是个人自由,老师绝对不会横加干涉,只是从审美角度来看,她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第二周返校时,她剪掉了怪异的发型,露出了白晳的脸庞和光洁的额头。她的变化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我知道,她的改变还会越来越多。

  有一句话很流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当然太绝对了。但是,我以为,方法对了,教育就好了,或许更贴切些。

  育人心得——

  很多人教孩子,都直接给出“我”的需要和标准,并要求孩子据此快速做出改变,达成“我”的期待。而我,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从对方关注的角度出发,并把选择的权利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结果自然是不一样的。

  教育需要将心比心,我们需要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那么我们就应该先理解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杨春林

  【故事二】

  黄老师说:

  学生上课玩手机,怎么办

  学校不提倡带手机到学校,但我班上的晓娴几乎天天带。

  同学反映,她上课时还上QQ聊天。我忍无可忍,没收。

  拿到手机却犯愁,该怎么处理?

  那天放学时,我走到她跟前,随口说了句:“这个月底就是运动会了,你想一个入场式的方案行吗?”

  晓娴很惊讶,但还是点点头。

  第二天,晓娴给我一张纸,写得满满的,上面有七种方案,让我看看哪种最合适。

  我非常意外:“你太厉害了,一晚上就想了七个方案。我挖空心思,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你怎么想到的啊!”

  放学时,我找到晓娴,把手机交给她,告诉她:“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你带手机肯定有不得已的原因,先拿回去吧!”

  但这时,我心里是悬的,万一第二天她又带了,又像以前那样玩手机怎么办?

  第二天早上7点,晓娴没来。

  7:55,要上课了,我正着急,接到了晓娴的电话,说肚子痛得很厉害,天刚亮就开始痛了,但不敢给我打电话。

  “你爸妈呢?你就一人在家吗?”

  晓娴说:“爸妈凌晨4点就上班去了,现在正忙,连电话都听不到的。”

  我告诉她,先喝点温水,然后静静躺着,我上完课就去看她。

  大约1小时后,晓娴来了。她说,父母都在四季青服装市场上班,早上4点多出门,晚上7点多就睡了。没人给她做早饭,她就不吃早饭,晚饭也常常是冷的,所以经常胃痛。父母忙,她觉得孤单,就玩手机,玩手机会让她感觉舒服一点……

  原来,晓娴和手机相依为命啊。

  晓娴的经历让我心疼了好久。我这个班主任处处拿纪律说事,而没有真正去关心一个孩子!

  我开始关注她的一举一动。

  后来,晓娴真的不带手机了,担任文艺委员,组织文艺活动,多次获奖,得到了所有同学和老师的好评。

  育人心得——

  班主任应该有“学生意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纪律、规则固然重要,但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分析学生这样做的原因,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纯洁的,都是积极上进的。每一个孩子在违反规则的行为背后,一定有苦衷。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要像一朵云,用纯粹的心灵,带领着一群群更加纯洁的心灵,追寻生命的自由。杭州市四季青中学黄玉芳

  【故事三】

  周老师说:

  严厉批评学生,结果会怎样

  有一天晚上,我在QQ上收到一个陌生网友发来的信息:“周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毕业好几年了,我仍然很想念您。”

  她问我:“周老师,您还记得您批评我的那一次吗?那次批评让我意外,没想到自己还能引起老师的关注。”

  经她的提醒,我想起了那件事。那年,我教初三。开学后不久的一节语文课上,我讲了一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记到笔记本上。

  就在班里同学忙于记录时,我发现一个女生没做记录。一再督促下,她才拿起笔,在本子上漫不经心地写了一些。

  当时,我特别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她,这名女生哭了。这个女生,便是此时加我QQ的女孩。

  女孩接下来的解释让我出乎意料。

  “周老师,我成绩差,从来没有老师注意过我。在以前的课堂上,老师从不会管我记不记笔记,只要我不打扰别人就行。那次您对我的批评,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老师重视的滋味。”

  “您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我们都不能自己放弃自己,要为自己负责。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现在我病了,我知道我的病很难医治,但是我会记住您的话,我不会放弃的。”

  育人心得——

  现在一些老师很怕批评学生,万一学生心理素质差一点,万一自己批评的火候没有把握好,把学生弄出个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怎么办?对于学生犯错,就息事宁人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这种不作为也是教育的失职。教师只要心中有爱,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思考和处理问题,就完全可以大张旗鼓地表扬、理直气壮地批评。表扬要真诚,批评也要真诚。(杭州青春中学周慧)

  【故事四】

  宋老师说:

  弯腰捡硬币,体验式教育灵吗

  打开教室里的“说吧”,清点里面的硬币,是我们班开学典礼上最隆重的一项仪式。

  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说吧”。

  几年前,我们在教室后面放了一个建议箱和问题盒子,学生可以把对班级建设的意见或者想和老师探讨的问题投在里面。我每天下午会打开这个盒子,第二天向大家做一个问题的反馈。所以,给盒子取了个名字叫“说吧”。

  2006年3月的一天,我打开“说吧”,除了两张纸条外,还发现有7枚一毛钱的硬币。

  我问:“这几枚硬币是谁丢进去的?”

  “是我和姜浙,”陈相站了起来,“今天中午,隔壁班两位同学在走廊上看见了2枚硬币,说了声‘看着相貌挺好的’就跑开了。我和姜浙走过去把它们捡了起来。后来我俩在教室里转了圈,在地上又发现了另外5个,就全捡起来扔到‘说吧’里了。我们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好。”

  “我要向陈相和姜浙,说声‘谢谢’。我们呼吁创建节约型社会,但现在没几个人愿意弯腰去捡地上的一毛钱。7枚硬币,7次弯腰,两位同学向我们传达了节约型社会的含义,更难能可贵的是,7次弯腰所表现出来的谦卑心。”我顺势发出号召,让大家以后向他们学习,弯腰捡起地上的零钱,投进“说吧”,不仅是创建节约型社会,更是以此来修炼谦卑心。

  后来我就把这当成开学仪式。学生们说,这样的仪式却给人以崇高、庄严的感觉。

  出席开学典礼的王林禾同学的家长对我感慨道:“宋老师,要不是今天亲眼所见,我怎么也想不到现在的孩子会一次次弯腰去捡地上的一角硬币。孩子们真了不起啊。”

  育人心得——

  我所崇尚的教育,是教师给予学生充分体验,而非经验机会的教育。用一个比喻来讲:“学生之于老师,就像一坛绍兴老酒,老师们需汲鉴湖清冽之冬水,酝酿于初冬,封坛于立春,十年静藏,始得其香。”

  体验重于经验。好的教育生态是建立在充满耐心的良性的师生关系上的,就像我们忙完了一天,回到家里,随手开灯,柔和的灯光覆盖了我们,让我们觉得安详、温暖;灯光覆盖了我们的全身,却没有丝毫被压迫的感觉,这样的境界才是真正令人向往的教育境界。桐庐中学宋卫庆

  【故事五】

  王老师说:

  学生表现“自我”,肯定还是否定

  这是《士兵突击》的阅读教学公开课。

  课堂上,我问学生:“许三多、伍六一、成才三个人,你最喜欢哪一人?”

  “我喜欢成才!”体育委员回答。

  “为什么呢?”我追问。“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他“语惊四座”。体育委员笑嘻嘻昂着头看着我,他正在“挑衅”我。

  既然不能生硬地强加学生某种价值观,那索性将他们置于现实生活的矛盾情境中,用同伴的选择去教育他。“我知道你爱篮球,也知道我们学校即将开始篮球比赛。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班的篮球队长,你愿意吸收这位队员(体育委员)与你们并肩作战吗?”

  “有待观察。”篮球队长有点纠结。这样的回答对于我来说,还未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老师,我来说吧。我可不想要这样的队友,说这样的话未免也太自私了,比赛中怎么能打好配合呢?”另一位酷爱打篮球的男生主动发表观点。

  “是啊,我也不愿意,篮球讲的就是团队合作,他这么不团结,以自我为中心,怎么能让他上场打比赛呢?”另一位篮球队员说。

  体育委员耷拉下脑袋不言语了。此时,我只需借学生的评判稍作启发引导,这场难堪便会以我的获胜完美收场;但我想的不是我的获胜,想的不仅仅是解决人应不应该自私的问题。

  “同学们,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这位同学今天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急于去否定他。即使他眼下有这种认识,也应该留待他自己去经历,去矫正。”我总结。体育委员的头猛地抬起来,这次,他不再昂着头看我。

  这堂课至此,我觉得才算完美收场了。因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相信学生,等待他们成长,用教育的智慧引导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育人心得——

  孩子你慢慢来。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等待。等待中要如养花般浇水、施肥、松土、养护。

  我们做老师尤其是做班主任的,何尝不是一样的心情呢?用等待花开的心情去面对我们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我们班的这位体育委员,聪明但不坚持,热情但不踏实,酷爱篮球但好个人表现,和队友缺少配合,往往得不了分,所以上场比赛的机会就极少。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王峻

  【故事六】

  朱老师说:

  有抽动症的孩子,怎么相处

  开学前那晚,收到一条家长短信,看了心里一沉。是豆妈发来的,她告诉我,孩子已确诊,是抽动症。

  回想过去的一年,我看到他上课老说话(其实是自言自语)、上课坐不端正、写字质量差,等等,我批评了又批评;看到孩子因一点点事情就哭,就闹,我还责怪家长太宠溺……其实,抽动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这些行为,几乎是无法控制的。而我的教育,不是对孩子的病情推波助澜吗?天哪!

  在愧疚中,开始了新学期。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这个孩子,“悄悄”的。

  看到豆在翻白眼,拔眼睫毛,我很想制止,但强忍住,当没看见,待会儿找个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使他把一些不自觉的多余动作遗忘掉,注意力引到学习中来。

  当他在自言自语时,我也当没听见,同桌想去和他聊时,我悄悄走过去,用手势制止同桌,但没有批评豆——我知道,忽视他的一些多余动作,给他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对他最好的帮助。

  但我不错过他一点点的进步:表扬他坐得挺,鼓励他用好听的声音读课文,奖励他写字的进步……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强,笑脸多起来了。

  有时,我会和他说说悄悄话,告诉他,老师有多爱他。我还让豆去当他最想做的黑板清洁员,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

  我悄悄和几个任课老师交流孩子的一些情况,他们也开始正视、理解孩子的抽动行为,并不断给予正面鼓励。

  豆妈来接儿子时,常告诉我,儿子回家跟她说,老师们常常表扬他,他越来越喜欢来上学了。我也时常和她交流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帮助。比如,孩子写作业一段时间后,特紧张,眼睛眨得特别厉害。我建议,少做些也没关系,或者做一半,然后下下棋,看看书后再做。

  碰到豆爸来接儿子,我就建议他尽量多带带孩子,带孩子多运动,多交流,让孩子在运动和交流中学会正确的肢体动作,从而使孩子更大胆,更阳光。

  教育心得——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到了班里家长总结孩子九月在家表现的时间了。豆妈用短信汇报着孩子的表现:

  这些日子,孩子在家表现都还好。跳绳也好多了。常眨眼的现象,白天几乎看不到了,但睡觉时还是不停地眨,喉咙还在发声。儿子在家经常提到您,说您表扬他。我现在已经放心多了,相信他会好起来的。

  看到豆在每天进步着,我稍稍松了口气。我给豆妈回短信,告诉她,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本就该无条件地去爱孩子,但我们更需要科学地去爱孩子——关于这一点,我和她都要学习,都要努力。(杭州市富阳区实验小学鹳山校区朱湘妹)

  一大波优秀班主任的经验,集萃精华

  家庭教育自测题,先来做一做

  1.孩子在玩,母亲问:“你作业做了吗?”孩子随口说:“做了。”而实际上没做,母亲也知道事实。这时,你会怎么说?

  A.又说谎,明明没做,一直在玩。

  B.好的,那你把作业给妈妈看,看看做得怎么样。

  C.那你继续做,再过半小时,妈妈来检查。

  2.孩子喜欢睡懒觉,家长每次去叫,总是拖拖拉拉。你会怎么做?

  A.抱怨孩子说话不算数。

  B.给孩子缓和的时间,再给五分钟,准备起床。

  C.啥也不说,买个闹钟。让闹钟叫孩子起床。

  3.孩子期末考成绩退步了。这时,你会怎么做?

  A.直接抱怨。为什么别人都进步,你偏偏退步。在学校是不是没好好读书,上课开小差。

  B.总结经验。一起回顾下前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问题,争取以后有所改进。

  C.落实行动。制定一个计划表,妈妈的任务是关注你去落实,希望你有一个充实的假期。

  4.一家人去爬山,儿子有正道不走,吵着要走草木掩映的崎岖山路。你会怎么做?

  A.跟他说:“这太危险了,你会滑倒的,甚至会迷路,不许去!”

  B.拼命拉住他的手:“真不应该带你出来,一点都不听话,净给我们添乱。”

  C.警告他:“那么多草木,肯定有蛇,不许乱跑,否则下次不带你出来,乖乖在家做作业!”

  D.兴奋地对他说:“走,让爸爸带你去冒险吧。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之后马上出发。”

  5.孩子好奇心极强。某次去植物园,他一路上都在问:“这是什么树?”你会怎么做?

  A.不耐烦地对他说:“问这么多干什么,看看就行了,以后你会知道的!”

  B.蹲下来指引孩子看植物“名片”,帮助他掌握相关植物的简单知识。

  C.高兴地拍下植物:“你这么好学真不错。我们回家查资料一起学习吧。”

  (更多题目,扫钱江晚报教育微信升学宝找答案)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于兆玲(实习)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