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劳光荣:带出国家级生态村

2017-09-22 09:49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何晟 见习记者 杨一凡 通讯员 陈敏

  贺田村的垃圾投放点。

  浙江在线9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晟 见习记者 杨一凡 通讯员 陈敏)同为十九大党代表,劳光荣与义乌七一村的何德兴书记是结识多年的老友。他半开玩笑地说,如果集体资产近8亿元的七一村是个“富裕户”,他的贺田村就是个“特困户”。

  说是玩笑,其实也不是。贺田村的村民不少都外出务工、经商、当老板,留在村里的老人也有山林竹木的收益,收入都不低;但这个位于龙游南部山区、离县城30多公里的小山村,地处生态保护区,办不了企业,山林田地也已经按户分配,村集体收益多年来基本为零,直到去年村里引进了120亩的农光互补项目,才算有了15万元的年收入。

  但是漫步在贺田村,举头是苍翠的群山,眼前是平坦的村道、清澈的池塘、清新的空气、洁净的小院,地上见不到一个烟头、一片纸屑……在这里,今年64岁的村支书劳光荣深耕24年,让一个当年垃圾遍地的又脏又臭的村子美丽蝶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

  用他的话说,没钱不是不做事的理由。“没钱干不了大事,那我就做一些少花钱、不花钱,但也能帮到老百姓的小事。”

  订下全县首条村规民约

  刹住盗砍盗伐之风

  贺田村周围的7000亩种植毛竹的山林,是村民最重要的资产。但20来年前,山上可不是如今的满眼青翠:本村、邻村、其他乡的,相互之间盗伐成风,硬是把7000亩山林砍成了荒山,每亩立竹量不到40根。

  1993年,劳光荣当选为贺田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党员大会,专门讨论制订了一条村规民约:再有盗伐林木者,要给每个村民分1斤馒头,还要在村里连放12场电影。

  在当年,这样的处罚折合现金达5000元左右,不是小数目。第一回为了广而告之,村两委想法子贷了5000元,雇拖拉机拉回1200斤以往过年才能吃上的红印馒头,并在村里连放了6晚12场电影。和馒头一起发下去的,还有印好的村规。劳光荣对大伙说:馒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今后再偷竹子,就要按村规执行了……

  1993年到1995年之间,村里发现并处罚了5起盗伐案件,此后类似事件就没有再发生过。每次抓到盗伐者,村里比过年还热闹,村民奔走相告:又有馒头吃了……但他们不知道村干部很难:最容易的一次,用了20多天执行到位。最难的一次,花了两个月。

  这是贺田村也是整个龙游县的第一条村规民约,它的效果引发周边乡村的纷纷仿效。从那时起,贺田村的村规民约经过多次修订,已增至目前的7章33条,条条都是铁律:在全村农户饮水源头、7000亩竹山上使用化学除草剂、剧毒农药的,罚分全村每人一斤猪肉,并承担举报人奖金1000元;在本村范围所有水域内电鱼、炸鱼、毒鱼的,没收捕鱼工具,罚款1万元,并报渔政或公安机关处理……

  顶着“垃圾书记”的名号

  17年前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

  盗砍盗伐解决了,劳光荣的目光投向了村容村貌——一到夏天蚊蝇成群,小卖部里最好销的就是粘蝇纸。

  2000年,劳光荣带着村干部整治了粪缸,造起了公厕,清理了村里所有的垃圾堆,在村里设置23个垃圾投放点,给每家每户发放专门的垃圾袋,要求做到分类定时投放,有机垃圾处理后还山还田,可回收垃圾能兑换小卖部的购物券,建筑垃圾填坑造地,有害垃圾则及时清运。

  十多年前,即使在大城市,垃圾分类也是件新鲜事,要在农村培养这样的习惯,谈何容易。一些村民直接送了他一个“垃圾书记”的诨名。

  但是随着制度的坚持执行,慢慢地村里干净了,村民的骂声少了,村民们开始计较起公示榜单上零点几的得分、前后一两位的排名,有的因为老婆用心搞卫生而老公不配合,闹到村两委……尤其是每年的“贺田村晚”上,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和其他受表彰的村民在台上戴着大红花,台下是一片“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恨自己平时不听劝。”劳光荣说。

  如今,低成本、可持续、好复制的乡村生态共建“贺田模式”,已在全县推广。劳光荣说,有位移民新西兰的博士来过贺田村后说,要是中国每个村庄都能这么干净美丽,不知有多少新西兰人会想移民来中国!

  500多张写着他名字的纸条

  让他痛哭失声

  劳光荣还是个不错的拖拉机手。但这个职业纯粹是出于无奈:为了还债。

  1997年,他的妻子生了严重的肝病(如今已过世),住院治疗欠下40万元的债务,而当时他当村干部每年的报酬只有500元。

  一个深夜,劳光荣干完活摸黑回家,乡党委潘书记正等在家门口:“光荣,这次不是我叫你当,是老百姓要你当呀!”说着,他把一叠小纸条塞到劳光荣手上。

  原来,潘书记给当时在村里的600多位18岁以上村民都发了纸,让他们写下“心中最想要的村支书”,500多票都写着劳光荣的名字。这个只读了4年小学、从12岁起放牛、尝遍苦辣酸甜的男儿忍不住放声大哭。

  但债不能不还,他借钱考了驾照,又借钱买了拖拉机,白天忙完村里的事,半夜起床去跑运输。凌晨两三点,山村还是一片寂静,劳光荣家却亮起了灯。

  “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只有卸完货才能趴着睡一会,说不出的苦,但也只能坚持。”拖拉机,劳光荣一直开到2014年;而欠下的债,今年才差不多还清。

  佝偻的腰身,满头的白发,换来了如今村里的公园、广场、老年公寓、生态公墓和气派的文化中心,换来了干净的村道、圈养的鸡鸭和远近闻名的“贺田模式”。

  问他觉不觉得亏?他依旧用质朴的话语说:“我是一个党员,必须担起责任。”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