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突然冒出个“业务员”,申请加好友,低价推销家电产品。当生意找上门,别只顾着捡便宜,还得小心背后的风险。
傅某精明能干,在温岭一家家电销售公司任职销售总经理。4月中旬,一个叫“家电通王某”的人突然申请加她好友。之后,这个“家电通王某”发来一张电器的型号和价格表。因为报价比市面上低,傅某很感兴趣,当时就定了10多台空调,价值6万余元。很快,她就收到了“家电通王某”发来的公司出库单。
“家电通王某”提出要先打钱再发货,傅某看到有出库单,也毫不怀疑,当即一次性将6万多元货款全部转到对方银行卡上。
谁知等钱到账后,傅某再联系“家电通王某”确定到货时间,却发现对方玩起了“失踪”,不再接她电话。
其实,“家电通王某”不姓王,真实身份是来自三门的林某,今年36岁。他因为赌博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又丢了工作,就想找路子弄点钱花。他曾做过家电经销,于是想到了假冒业务员诈骗。
从今年3月份到5月份,短短两个月里,林某如法炮制,诈骗了17万余元,有10家经销商受骗,损失少则2千多元,多则6万多元。
这个看似简单的骗术,为何能屡屡得手?损失最多的傅某说,一看到林某的微信名字“家电通王某”,就先入为主地以为是业务员,更何况,后来自己又收到电器型号和价格表,看到这么低的报价就心动了,下单后,林某又发来公司出库单,整个流程很有套路,因此,她也就深信不疑了。
日前,林某被温岭市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
在与陌生的微信“好友”发生经济往来时,必须确认对方真实身份,微信名字不等同于真实身份;汇款时也要多留个心眼,在收货前不要轻易一次性全额转账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