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是廖鹏程从武汉科技大学回衢的第三天。这是大学生涯的第一个暑假,他却突发脑出血昏迷,祸不单行,又被确诊为白血病。
到7月10日,他仍躺在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里,昏迷不醒……
病床边,廖文青握着儿子廖鹏程的手,将鼓励传递给他。承晗璐 摄
大一男生突感不适,竟是脑出血和白血病
19岁的廖鹏程,是家中独子,家住衢江区廿里镇和美村。
7月1日早晨6点多,守在衢州火车站出站口的廖文青接到了回来过暑假的儿子廖鹏程,“瘦了。”廖文青有点心疼。
7月2日,廖鹏程突然感觉身体不太舒服,廖文青以为儿子可能有点感冒,可是到了当天后半夜,廖鹏程开始剧烈呕吐。
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揭园庆主任医师介绍,7月3日上午,廖鹏程被送到急诊科时已意识不清。CT扫描显示他颅内大量出血,导致脑疝危及生命。廖鹏程立即被推进手术室。医生开颅发现,他颅内有大块淤血,而且整个创面还在不断渗血。
而血常规结果提示,廖鹏程体内白细胞计数严重超标,将近正常人的100倍。脑出血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廖鹏程又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场手术,医生从他颅内清出的淤血块就达50-60毫升,还不包括液性出血量。
通过全面止血,手术成功,但白血病导致手术创面持续渗血。医生认为,廖鹏程突发脑出血应该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导致的血管梗塞和出血倾向,他要渡过的第一关是出血关,随后面临的是感染关。
听到父亲的呼唤,病榻上他的手指动了动
每天下午2点半到3点是重症监护室的探视时间,医院有规定,只能一名家属进入。这半小时,对廖文青夫妇来说弥足珍贵。
7月10日下午2点多,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外。
2点26分,廖文青夫妇抹干眼泪,“在儿子面前一定要开心。”廖鹏程的母亲蔡小清告诉记者,他们会在儿子耳边说很多话,鼓励他坚强!鼓励他加油!
时间到了,戴上口罩套上抗菌服,蔡小清先进去,然后再换廖文青进去,每天如此。
2点46分,蔡小清还没从病房出来。早早抹好了消毒液,戴上口罩的廖文青等得有点焦急,忍不住探进身子,几次试图看看儿子,可是有帘子挡着,未能如愿。“她每次进去都舍不得出来。”廖文青说自己不太会讲话,“进去看看他,摸摸他的手就会安心些。”
2点52分,廖文青终于和妻子“换岗”。46床,廖鹏程静静地躺在那,头部包裹着纱布,嘴里插着管子,手上绑着各种仪器。“爸爸知道你很坚强的,医生说你会很快好起来的,然后我们就可以回家啦。如果你听到爸爸的话,手就动一下,让爸爸知道好不好?”廖文青握着儿子的右手。廖鹏程的手指微微动了动。“有几次我抓着他的手,他都会这样动一下。”廖文青说,但有几次又没有反应。
主治医生揭园庆介绍,经治疗,到7月10日,廖鹏程脑出血情况较为稳定,白细胞计数降到正常值2倍多,但仍是中度贫血,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他从小乖巧懂事,心碎父母每天苦守在病房外
廖文青今年50岁,蔡小清49岁,他俩一个靠接木工活赚钱,一个在市区一单位食堂工作,收入不高,但一家人知足常乐。
去年,毕业于衢州三中的廖鹏程考上了武汉科技大学。“爸妈,我考上大学了,你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当时,儿子的这句话,让廖文青夫妇很欣慰。
廖文青基本上每周会抽空给上大学的儿子打电话。“我在学校挺好的,你们不用担心。”廖鹏程每次的回答都差不多。
“从小到大,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儿子都非常懂事,完全不用我们操心。”廖文青说,他没想到此次儿子口中的有点不舒服,竟是脑出血和白血病,“是我的疏忽啊!”廖文青红了眼眶,偷偷用手抹掉眼泪。
7月3日以来,廖文青夫妇一直在距离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十几米的走廊上待着。为了节省住旅馆的钱,晚上廖文青就睡在走廊的椅子上,蔡小清睡在同事送来的折叠单人床上。“他们都劝我晚上回家休息,第二天再来,我哪舍得把儿子一个人丢在医院。”一直有严重贫血的蔡小清这几天没休息好,显得很憔悴。一讲起儿子,她就忍不住靠着椅子痛哭起来,“儿子是我们家唯一的希望啊!”
他的病牵动了众人心,爱心接力正在进行中
7月10日下午,廖鹏程曾就读的衢江一小的一位陈老师赶到医院,“我从朋友圈得知他生病了,来看下他。”不愿透露全名的陈老师一边安慰廖文青夫妇,一边拿出1000元钱表示心意。
“谢谢,谢谢!”蔡小清说,像陈老师这样的好心人还有很多。前两天三中的一位老师,为廖鹏程带来了学校师生筹集的爱心款5万多元。这几天,微信上一个廖姓宗亲群也在发动大家捐款,已有80多位好心人响应。
“楼上骨科一位病人家属,专门带着孩子来看我们,送花送水果还送了500元钱。”廖文青说,他已将全部积蓄、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以及好心人的捐款,共十几万元,全交到了医院里,但白血病的后期治疗还需要大量费用。据医生保守估计,至少需要60万元。在一些亲戚朋友帮助下,廖文青在爱心筹平台上发起了50万元的众筹募捐,截至昨天下午4点,筹集到30多万元,距离目标金额,还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