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9日讯(通讯员 饶雨蒙 刘龑)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的长乐林场,始终有着一批忠实的粉丝,这里不仅有怡人的风景,还依托山水开启了教育、康养、文旅板块,让原本仅依靠山水而闻名的林场,摇身一变,成为了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样板。近日,余杭区长乐林场以“山中新天地 林间大课堂”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十大典型案例评选,向公众展示了百年林场新时代升级模式。
植被丰茂的杭州余杭长乐林场
聚焦主业 生态建设有成效
搭乘林场区间运营车进入长乐森林公园,能发现夏日的森林万物生长,遮天蔽日的大树,枝丫挨着枝丫,撑起一把把翠绿的伞,挡住烈日骄阳,带来阵阵凉意;绿萝缠绕在森林间,青苔盖住了草地,鸟鸣是一曲悠扬的小调。除此之外,还能看到杭州周边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园区内采摘、露营、探险,举目望去,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跃然眼前。
长乐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76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5.11%,是省级森林公园。目前公园有植物种类285种和野生动物120余种,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鹅掌楸、杜仲、夏腊梅、金钱松等,其中还发现了“植物界大熊猫”中华水韭。
为了让美丽的和谐生态画卷再添色彩,长乐林场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以林业科研创新为手段,加大与亚林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了国外松、薄壳山核桃、樱花、紫薇等一大批良种种质资源。目前建有浙江省最早的“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繁育基地”3600余亩、珍贵彩叶树种2000余亩、苗木繁育基地1300余亩,年生产薄壳山核桃、樱花、紫薇、浙江楠、浙江樟、绣球等各类优质种苗花卉50万株以上,创收2000余万元。
长乐林场铁皮石斛仿生态栽培
此外,林场还利用自身天然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包括种植、养殖、特色体验等,打造属于自己的林下经济特色品牌,目前林下铁皮石斛近野生种植和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50亩,林下菌菇50亩,年创收1000万元以上,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创新模式 生态服务有特色
说起长乐林场的生态教育,可谓是其探索“生态共富”的一大特色。
每年暑假,长乐林场亲子自然研学体验活动都会爆满,还会特设特训军旅营新项目。家长和孩子们能够在长乐林场体验手工竹艺、强身健体、读自然诗歌、认识中药标本、举办萤火晚会等,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感悟自然。
生态研学教育
余杭区林业水利局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陈一霖介绍,长乐林场旗下的生态教育服务板块依托林场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坚持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生态、生存、生活、生命、生长”五生教育为理念,开设了“生态与自然、生存与拓展,生活与劳动、生命与安全、非遗与传承”五大系列课程共200多个活动项目。创办20多年来,共接待1000多所学校,300多万学生,2021年接待人次突破26万,创收3300余万元。
为丰富生态教育内容,今年以来,林场利用长乐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契机,积极整合径山周边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引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利用好森林资源。目前长乐林场已引入7个新项目,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打造绿色生态服务平台。
探索共富 树立典型有亮点
探索共富,离不开带动周边经济发展。长乐林场以“国有林场”为圆心,探索了一条村企合作新模式——“营地+”。林场周边的农户利用自有的农家土灶、自留地的特色农业和保存较为完整的当地农村风貌,充分整合了农村丰富的农业生产、农家生活、农村手工艺以及农村文化等教育资源,和林场旗下的教育基地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农家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三大板块农事体验课程体系。“在基地农民联动合作模式过程中,能够实现了营内活动转向营外实践的空间突破,实现了单一的学农活动向多元实践形式的内容拓展,实现了营地辅导员向当地农户相结合的师资互补。”陈一霖说。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服务全国近1000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300多万人次,培养优秀自然教育师100余名。
长乐林场森林体验
此外,长乐林场还通过产品输出向周边乡村、贫困革命老区赠送薄壳山核桃、浙江樟等珍贵树苗上万棵。积极对接当地特色产品“两柚一茶”,进行助产助销,为当地农户增收提供服务,并与浙江宁波市林场、安徽马头林场等国有林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据了解,长乐林场每年采购周边农户的蔬菜、禽蛋、春笋等乡土特色产品200余万元,带动周边乡村民宿、餐饮等产业不断发展,每年增收近千万元,为振兴周边乡村,百姓增收致富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