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0日讯(通讯员 史琦欢)富阳区大源镇骆村村有一万三千多亩竹林,村民大多“靠山吃山”依赖竹林经济。不过,这几年竹林的经济效益下滑,村民收入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为此,骆村村村委为大家引进了一个宝贝,让村民们换个法子,继续“靠山吃山”。
赤松茸,就是村民口中的宝贝。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富阳区人大代表、骆村村主任骆惠军说,方坞这里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比较偏僻,群山围绕,平均温度比外面低四五度左右,是种植赤松茸的绝佳地方。
去年,骆村村民骆全军引进赤松茸,并尝试种植,目前正是采摘期。他说:“这里仿野生环境种植的赤松茸有6亩,大棚里有2亩,可以一直采到6月份,每天有200多斤。目前的产量和销售都不错,每斤25元到30元不等。有些品相不好的,或者偏老的还可以做烘干处理,照样能卖出好价格。如果技术成熟,预计亩产4000斤不成问题,每亩有上万元的收入。”
据他介绍,赤松茸种植技术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专家全程指导,原料非常简单,就是将附近山上的废弃毛竹、树枝等搅碎成粉状,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腐化,成为赤松茸生长必备的养分。
骆惠军说:“我们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毛竹,家家户户都有三四十亩,全村有好几千亩。现在条件好了,村民都不再靠毛竹为营生,同时也疏于打理,山上的毛竹倒的倒,烂的烂,很影响环境,但这些烂毛竹恰恰是种植赤松茸的最好材料。如果能将这些毛竹‘变废为宝’,还能带来经济收入,又能美化环境,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骆全军说,赤松茸是林下经济作物,骆村的气候环境、水质、土壤等都非常适合种植此类作物,这是专家们多次论证过的。尝到甜头的他,今年打算再种上七八亩的竹荪,也是一种林下菌菇类作物。
他说:“毛竹砍掉会留下矮矮的一节‘部头’,可以在里面铺洒上竹粉肥料,把竹荪的菌丝放在这些毛竹洞里就可以生长。”
前几年,骆全军流转了三四百亩竹山,除了种植这些林下作物,他还打算种植黄精等中草药,目前正在育苗阶段。
骆惠军说,目前赤松茸试种非常成功,等条件成熟后,将在全村推广,甚至是大源镇推广,村民可以增加不小的经济收入。
此外,大源镇正牵头联系浙江金融中心的商城“金选生活馆”,开启线上线下销售赤松茸的模式。
目前,大源镇已正式启动“富春山居·味道山乡”系列活动,推荐当地的特色美食、特产等,期待大家前往骆村品尝“林间精灵”赤松茸。
骆村村竹林引种菌菇,让废弃的下脚料和闲置的林地产生效益,虽然还是“靠山吃山”,但是吃出了“新花样”“高效益”。“富春山居”八份山,味道山乡尝百味,富阳加快发展美丽经济就需要敢于转变“吃山”的方式,善于创新“吃山”的花样,科学提升“吃山”的效益,把守护了千年的绿水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山银山。